“2000年至今,我专业从事呼吸科诊疗工作已经22年了。近十年来,我在工作中切实感受到了医院和呼吸科发生的巨大变化!”9月7日,谈及所在行业的发展变化,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景钊如是说。
今年54岁的李景钊,200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在许昌市人民医院、许昌市中心医院从事诊疗工作已经34年。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以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见证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化。在李景钊看来,近十年来,呼吸科由小到专、由治到管,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诊疗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小到专,做好群众健康的“守卫人”
“由小到大,由大到专,这是我们呼吸科近十年来最大的变化!”9月7日,记者见到李景钊时,他正准备为患者实施气管镜介入治疗。“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在患者无痛的情况下就能完成检查和治疗,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李景钊说。
普通病区、重症病区、气管镜介入病区……据李景钊介绍,近十年来,许昌市很多医院不但成立了独立的呼吸科,而且将呼吸科分成了很多专门的病区。这样更有利于专业医生对患者的不同呼吸疾病进行区分治疗。
“目前,我们呼吸科亚专业发展得更加精细化,呼吸科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呼吸科,而是由气道疾病、睡眠疾病、呼吸康复、气管镜治疗以及呼吸重症等很多亚专业构成的综合呼吸科,这些亚专业的形成也逐渐说明了呼吸科由小到大、由大到专的变化过程。”谈到这些年呼吸科专业的迅速发展,李景钊十分欣慰地说。
由治到管,成为患者健康的“管理人”
“以前我们用的是小肺功能检测仪器,只能进行简单的监测,而现在我们能够进行肺换气、残气、激发及舒张各方面项目检测,对呼吸疾病诊断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李景钊介绍诊疗技术变化时说,气管镜诊疗技术的广泛运用、超声内镜的纵隔淋巴结穿刺运用、肺功能检测的普及化和全面化……
十年间,许昌市中心医院的诊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们可以为多数疑难病人和重症病人提供服务,让病人不用到外地去就医就能得到有效救治,恢复健康。”李景钊说。
近十年,李景钊不仅见证了诊疗技术的变化,而且也感受到了诊疗理念的变化。“我们提出了慢病管理的概念,从普通病人到重症病人,再到康复病人,有全套的服务流程。”李景钊说,“慢病管理就是我们把慢性病患者全程管理起来,从具体治疗、家庭指导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同时注重服务过程的人性化。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无痛技术,尽量让慢病患者治疗过程舒适化,让其尽量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完成治疗过程。”
直面疫情,当好人民健康的“冲锋人”
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医生的天职!两年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呼吸科主任的李景钊没有迟疑,义无反顾地成了一名“逆行者”——2020年2月15日,疫情来袭,许昌市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李景钊主动请缨。出发前只有短短3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他来不及回家,让爱人把生活必需品送到医院,安排好科室的工作后,就匆匆踏上了征程。“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充满了自豪感和出征的责任感。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到武汉之后,有些人可能真的就回不来了。”李景钊笑着说。
直面疫情,冲锋“疫”线,李景钊和同事用精湛的医术践行着医生的职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景钊先后获得“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殊荣称号。他也欣慰地看到,近年来许昌的疫情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完善,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物资保障、医疗救治等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作为医生,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患者看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患者的病看好。”李景钊说,“我希望我们的呼吸科诊疗水平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