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位于长葛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河南艾浦生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全国再生金属行业首条废旧易拉罐再生生产线正在运行,技术工人设定数据输出指令后,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上料、冶炼、成型等工序一气呵成。
这个年产10万吨易拉罐保级利用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再生铝行业的一项空白,也标志着长葛市再生金属行业实现了从生产工业级铝制品到生产食品级铝制品的转型跨越。
废旧机电设备、废旧电线电缆、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在很多人眼中,这些都是要丢弃的垃圾。可在大周镇,这些东西被当成了宝贝,被亲切地称为“城市矿产”。
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满载废旧金属的车辆不断驶入,经过分拣的不锈钢、铝、铜、镁等各种废旧金属由此开启了各自的循环之旅……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大周镇上演。
“拎着袋,收破烂儿,人人都在挣活钱……”这首民谣反映了长葛市大周镇,改革开放初期家家户户收破烂的盛况。
在大周镇,当年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盛况”确实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条件,但长期粗放式的发展也导致了“小、散、乱”问题突出,加上个体经营者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管理体系,造成了资源利用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
“2011年9月,大周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们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致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绿色发展的产业特色和格局。”长葛市委常委王彦伟说。
借助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机遇,2013年,投资6亿元的中原葛天再生金属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建立了再生金属回收、拆解、仓储、交易、配送的全过程服务体系,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金属交易市场。
2014年10月,金汇产业集团引进中国供销集团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共同投资建立了中原再生金属电子交易市场,平台立足长葛、辐射中原、服务全国的再生资源行业;2015年1月21日正式开盘交易,全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
2016年6月,大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终期验收——全国仅三家、全省唯一,还被业界评价为“一座绿色、生态,具有‘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的‘城市矿山’正在大周悄然崛起”。
2018年12月,河南艾浦生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德国西马克技术,建成我国再生铝行业第一条废易拉罐大扁锭生产线。
2019年4月,长葛市人民政府与德国百菲萨公司签订正式协议,德国百菲萨集团独资5000万美元在大周产业集聚区建设“电炉炼钢除尘灰威尔兹回转窑项目”。
现如今的大周镇,有4万人从事废旧金属回收业务,已拥有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四个产业集群,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2021年,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14.6%。
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历程正是我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63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生动实践。从回收废旧金属,到千亿级再生金属产业集群,大周实现了全循环绿色发展新格局。
目前,大周镇有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80%以上的企业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我们将加快编制高质量规划,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集群谋划引进项目,做优做强再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在大周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再生金属产业集群。”王彦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