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伟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今天许昌最壮丽的气象。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跟党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莲城大地上闯出了一条越来越宽广的改革开放之路。”近日,市委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杨永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个又一个改革举措和硬招,见证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一次又一次务实探索和实践,让群众对改革更加期待、更加支持。
以改革破坚冰
提升发展质量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用改革来破冰引路。
我市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体制机制,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破障碍、拓新路、变试点为亮点,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的许昌实践”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633”工业发展体系,成功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体制,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许郑欧”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开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全市进出口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向改革要效能
擦亮服务品牌
我市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统筹做好“全面”和“深化”两篇文章,持续推动人大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大统战工作格局与时俱进,持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开展中心城区巡游出租汽车改革,试点带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20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206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证通办”事项达到138个,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评价位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行“智能秒办”新模式,加快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用改革聚民心
拉高幸福指数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新三年攻坚,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中小学20所,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1236套,“双减”政策有效落地,严查隐形变异地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校外培训市场得到有效净化。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集团和运作机制,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制度化推进药品耗材采集。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强核酸检测、隔离点等能力建设,成功应对了疫情考验。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PM2.5、PM10、优良天数等指标持续改善,国土绿化行动提质提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经验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聚焦中央、省委重大改革决策部署,精准按下‘快捷键’,奋力跑出‘加速度’,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活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杨永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