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利辉
72岁的市民刘为国爱逛许昌的公园,这几年足迹遍布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现在,他学会了在微信里秀美图,城市公园如诗如画的美景图片总能引来密密麻麻的点赞。
谈及许昌的变化之快,风景之美,他感慨地说:“早前的许昌市区,也曾经有过‘脏乱差’的经历,那时候出个门,交通很不方便,环境也不好。现在的许昌可是大变样了,环境好了,城市干净了,垃圾桶、路灯、游园座椅等各类设施也齐全了,‘零距离换乘’系统方便了市民出行,市区处处都能看到美景,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变好了。”
与刘为国一样,很多许昌人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在每天清晨或晚饭后走出家门,不过几分钟就来到附近的广场或袖珍公园,舒缓压力、锻炼身体;在阳光明媚的周末,约上亲朋好友,去河湖水系旁游玩、拍照……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3年,许昌通过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出行方式,大力实施城市绿道建设,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8.22%;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35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8000辆,办卡市民达到66617人,累计骑行1647.2万次,单日最多借还车66132人次,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出行分担率达到23%,彻底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除了让市民享受家门口的“绿色福利”,许昌市还构建了“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健康圈”等“为民服务圈”。目前城区已建成多功能运动场41个、羽毛球场25个、排球场2个、门球场9个、网球场3个、儿童游乐场40个、乒乓球台60个、健身路径63条等,遍布市区的清潩河、饮马河等河湖水系以及文峰游园、南湖游园等广场、游园,为城市增添了许多运动元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许昌坚持把绿色作为最亮的底色、最宝贵的资源,在更高起点上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百姓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