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非凡十年 出彩许昌

受益者说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神垕古镇焕发光彩

本报记者 毛迎 通讯员 方晓阳

古寨、古街、古庙、古窑、古宅、古桥,神垕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黄河流域陶瓷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北方的文化重镇。

作为钧瓷艺术的发祥地,自古就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的民谣流传,描述了钧瓷产业昔日的繁荣景象。

长期以来,许昌市委和禹州市委非常重视神垕古镇的保护工作,目前,古镇区保护面积达4平方公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近年来,神垕镇党委、镇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禹州市‘工业强市、文明新城’的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以及钧陶瓷产业和旅游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钧陶瓷产业和文旅文创产业融合,打造神垕美丽乡村集群,推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环境生态宜居,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神垕镇党委书记刘爱果说。

神垕古镇被禹州市列为三大旅游品牌之一,该镇以钧瓷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

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神垕镇具有先天优势。规划建设占地2000多亩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核心区已初步形成,包括大师创意园、钧瓷产业园、文化广场和旅游服务区等,钧瓷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

槐树湾村、杨岭社区在探索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前面,催生出“槐树湾创客基地”和“杨岭炉钧文化村”等特色村居,成为“神漂”一族的栖息地,助力乡村振兴。

“神垕依托古玩市场的影响力和‘北部瓷区电商直播基地’项目落地,在做大做强钧瓷文化产业的同时,合理发展电商孵化、物流、包装等新产业,扩展神垕产业链条,形成以陶瓷与文旅产业为中心,带动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刘爱果说。

今年以来,神垕镇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立足镇情、民意,按照许昌和禹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工程建设、村庄功能布局建设方面作出细致规划:合理调整村庄功能布局建设,在中心村庄内设置“微型景观”、打造“清澈水面”、建设“文化展板”、提供“娱乐场所”、提高“亮化覆盖”、增强“绿色底蕴”、配套“餐饮住宿”,让村庄内既有风景可看,又有文化可品,还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