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我市农业农村系统——

做好“三农”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武芳

连日来,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市农业农村系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能,是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动员令和冲锋号。”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永杰说,作为乡村振兴系统党员干部,他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致贫的底线;一手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做好有效衔接,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上持续发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务实重干,真正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上台阶、见实效。

市农科院副院长赵俊卿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在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深感责任在肩。下一步,我将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为民办实事,要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多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我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粮食安全的论述,让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又深感使命在心、责任在肩。”市农业农村局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科科长张亚丽说,下一步,将学习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强化耕地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70万亩以上;推广耕地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提升耕地质量;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推广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技术,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襄城县农机中心副主任石朝举不仅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听在耳朵里,而且记在了心里。

石朝举说:“现在农作物的机收减损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机收减损每降低百分之一,全国可以挽回60亿公斤粮食的损失。通过实验抽验检测,大豆专用割台的损失率是0.5%,小麦收割机加装割台的损失率是0.62%,通过对比实验,下一步要在全县大力推广大豆专用收割机台,通过抓好粮食机收减损,达到粮食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