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辉) 10月优良天数28天,PM2.5、PM10月均浓度排名全省靠前位次……秋冬季节,污染天气多发、频发。连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落实落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为做好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管控工作,市级层面制定了百日攻坚、联防联控等方案,细化8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实行日调度、日排名、日通报、日交办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乡三级联动,1600余名环保卫士奔赴一线,坚持全覆盖、无遗漏原则,快速、精准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扬尘污染、露天焚烧秸秆等环境问题。
围绕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改善,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实行分类分级管控,对建筑工地污染较大的施工环节逐一排查,督促落实抑尘措施;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主动上门,督促指导治污设施稳定运行;对城乡接合部田间地头、路边沟边随意堆放的秸秆,动员群众及时清运,消除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强化24小时巡查值守,紧盯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变化,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调度指令“第一时间”下达,实现站点周边1公里内环境问题1小时整改到位;同时,派驻专人服务“汽改水”等民生项目,对50余个工地逐一帮扶指导,保障工程快速推进和环境影响最小,确保民生项目更好更快造福人民群众。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制定监督帮扶工作方案,组建“1+9”工作组(1个市级督导组、9个县级监督帮扶组),每天对企业在线监控、用电监管、门禁系统、高值热点等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开展一证式、一体化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帮扶、督促整改;帮扶企业减排,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晨查、夜查,督促企业落实协商减排和季节性生产调控措施;紧盯秸秆禁烧工作,采取“日巡+夜查”的方式,对“火点”高发、频发的县(市、区)进行专题再部署,压实属地责任,并对上级推送的“火点”问题,严格落实“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扑灭、“第一时间”问责,全力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最大限度争取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