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寇旭静
通讯员 冯羽 文/图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安区体育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践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不断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扎实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建安区体育事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这十年,建安区群众体育惠民便民。
放眼建安,公园、游园内健身人群络绎不绝,广场舞、太极拳、跑步、骑行等各类健身活动丰富多元,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普惠性体育设施提质扩面。十年间,建安区积极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围绕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体育场所遍地开花。其中,清潩河沿岸、饮马河沿岸、北海公园、秋湖湿地公园、南湖游园等地,共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33处,占地面积约70亩,满足了群众对各类运动场地的需求,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地标性体育建筑即将落成。总占地面积506.48亩、总投资约35亿元的许昌体育会展中心落户建安区,目前,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后,该项目将作为地标性体育建筑成为城市形象新名片。
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十年间,建安区乡村体育设施建设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目标。截至2021年,该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39平方米,拥有体育健身站点50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人,站点数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逐年增加,遍布城乡、规范有序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形成。
这十年,建安区竞技体育实现突破。
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塔尖”。十年来,建安区竞技体育发展紧跟国家战略,以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要求,踔厉奋发、加压奋进,竞技体育实现了崭新突破,体教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该区已创建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1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打造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3所,培育发展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
此外,建安区还积极培育品牌青少年体育赛事。2015年,建安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全区校园足球联赛暨第一届青少年足球赛,目前已举办5届;2017年,举办建安区阳光体育活动,目前已举办2届;2018年,举办建安区第一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目前已举办2届;2022年,筹备举办了建安区第一届青少年锦标赛……比赛项目逐年增多,参赛人数逐年增长,赛事影响力持续提升。
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十年间,建安区竞技体育人才培育生态不断优化,各类赛事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苗子有效推动了建安区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今年以来,建安区 3名田径运动员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1名田径运动员获得了河南省青少年U系列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跳远第一名。截至目前,建安区陆续向市队输送优秀队员200余名。
这十年,建安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十年间,建安区牢牢把握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依托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体育拉动消费作用,构建体育产业体系,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等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体育力量。2016年,按照我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建安区着力发展赛事经济和体育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承办省、市级体育比赛,分别在2017年、2018年、2019年承办了河南省门球公开赛、市八运会门球比赛、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建安站等赛事,为建安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年间,建安体育比学赶超、跨越发展,获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建安区教体局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许昌市青少年体育先进单位、许昌市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称号。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时代扬帆起航。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建安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体育,持续在体育事业上全面发力,围绕“建设体育强区”总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