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我市高质量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群众就医更方便 花费更低

今年前11个月,全市县域内住院率同比增长2.35%,县域内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总额降低30675.57万元

□本报记者 马晓非 张炜华

群众看病,无非两个愿望,一是更方便,二是花费更低。近年来,许昌市高质量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又省事、又省钱”地看好病。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1至11月,全市县域内住院率同比增长2.35%,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同比增长2.37%。无论是住院还是门急诊,在基层就诊的群众都明显增加。

住院人数增加的同时,则是医疗费用的降低:2022年1至11月,全市县域内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降低30675.57万元,县域内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同比增长2.12%。

“通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我们有效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构建起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格局,让改革‘红利’惠及群众,使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12月15日,许昌市卫健委主任冉高垒对记者说。

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共体,最终是为了让群众获益。对此,家住襄城县范湖乡的师先生感触颇深。

不久前,师先生的儿子因急腹症到范湖乡卫生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紧急手术。在该卫生院进行技术帮扶的襄城县人民医院专家立即带领医护团队开展手术,20分钟为患者解除了痛苦。

如果在以前,师先生只能带着儿子赶到县城去做手术,难怪他感激地说:“真的是在家门口就把手术做了,不用再往城里跑,还省了不少钱。”

2019年9月,我市将襄城县推荐为国家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成立了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襄城县人民医院牵头,16家乡镇卫生院挂牌医疗健康集团分院,实行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同质化化服务,最终形成了医共体建设“襄城模式”,实践案例入选“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

目前,我市4个县(市)8个医共体覆盖县级医院18家、民营医院36家、乡镇卫生院70个、村卫生室2353个,实现了实质性运行。

医共体成立后,成员单位从以前的竞争关系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县级医院派遣专家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实行院科帮扶、科室共建、定期坐诊、“一村一医”医师包村等,并搭建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铺设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卫生专网,建成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共享中心。

这样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乡镇卫生院引进了许多新技术,开展了许多以前不能开展的手术,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村卫生室里能进行心电图检查等,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和指导;群众不出村、不出乡,就能看好病,花费也自然降低了。

要让医共体真正落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杠杆。

我市以医共体为单位,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打包付费,建立结余资金合理分配机制,将医疗质量、健康管理、基金使用和群众满意度纳入医共体考核指标,形成了医保、医共体共同发力管理医保资金机制。

这有效遏制了医保资金连年超支的势头,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也逐步形成。2022年上半年,长葛市结余医保基金870万元,近5年来首次实现医保基金基本收支平衡。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落实到群众的生活里,最终汇成一句话:看病更方便,花费更低了。为了群众的这句话,市卫健委将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