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鼎烨 通讯员 徐启辉 雷燕南
近年来,建安区抢抓电商变革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推动主导产业、本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赋能”“触电升级”的新路。目前,建安区已建成区、乡、村全覆盖的电商服务网络,电子商务企业有100多家,2016年-2022年11月电商交易额共计781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1.12亿美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3%,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3%。
“修路搭台”,畅通物流、数据流。建安区以招标方式投资120万元,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许昌原产地特色优品馆暨三级电商运营中心,建成乡级服务站点13个、村级服务点114个,覆盖了全区80%的行政村和所有脱贫村。该区所有乡级服务站和超过60%的村级服务点均可收派“四通一达”等主流民营快递公司快件;85%以上的站点可满足“美团”“多多买菜”“淘宝买菜”等社区电商平台的自营配送,可实现“次日达”,成功构建了“区级电商产业园和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服务点”的三级电商服务网络。
“造船出海”,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建安区谋划发展跨境电商业务,自己“造船出海”,推动本土产业融入“双循环”,规划建设占地106亩的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并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深度合作,建设了国内第一个产业带仓——菜鸟华中许昌优选仓,为全区企业出口申报、税收增长、外汇回流等提供了巨大助力,提高了许昌发制品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成功申建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发制品行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目前已备案各类市场主体454家,备案商品超5200种,市场采购覆盖148个国家或地区。今年1-10月份,在全区一般贸易企业出口下降24%的大背景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累计完成出口31.9亿元,占全区总额的32.6%,同比增长103%,已成为全市甚至全省外贸新的增长点。
“电商+产业”,带火本土特色产品。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的社火道具产业,按照电商“搭台”、产品“唱戏”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农户+网络+公司”“农民自发+政府服务”的新路子,发展成为集原材料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品制作、销售、物流及售后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霍庄村从事社火戏剧道具生产的农户有400余户、电商企业300余家,其中电商渠道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80%以上。除此之外,建安区还培育了灵井档发加工销售、河街腐竹、榆林小米花生、鸿雁李纺织、椹涧芦笋等一批特色本土电商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共建共享,促进全民共同富裕。建安区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电商”的路子,在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以许昌原产地特色优品馆为孵化器,以五福农场、耘禾农业、远辉农场等企业为依托,鼓励电商企业、服务站点与村集体合作,进一步整合农副产品资源,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企业发展;同时,开展农村电商(电商扶贫)政策和电商扶贫实操策略、直播带货实操教学及“巾帼助脱贫”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培训会,累计培训450余人次,先后带动上百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助力每人每月增收超过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