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经受住了多重风险考验,顶住了多种超预期压力,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奋力开启了现代化许昌建设的新征程。
■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跨越2500亿元、3000亿元、3500亿元台阶,初步核算2022年达到3850亿元,是2016年的1.4倍
■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工业增加值、工业竞争力均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
■全域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也是全国两个全域“试验区”之一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省辖市,所辖县(市)全部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
●在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中国百强城市、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中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144个,完成投资6099亿元
●创造性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问题办结率超过99%,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
●市场主体达到42万户,民营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280万吨以上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每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投入奖励资金4亿元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80家,引进和认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92个、高层次人才1004名
●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24家
●“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900亿元
●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分别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
●郑许一体化深入推进,郑许市域铁路即将通车运营,以“川”字形高铁线、“米”字形高速公路网为支撑的快捷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完成,郑许一小时通勤圈全面成型
●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1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累计脱贫5.8万户18.6万人
●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第一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8%,重污染天气减少48%
●国控断面Ⅲ类水质比例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河湖长制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
●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55项指标全面完成,4项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
●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宜居度连年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
●机构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如期顺利完成
●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保税物流中心(B型)规模居全国第一梯队,中欧(许郑欧)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开通运行,进出口年均增速17%以上,出口总量常年保持全省第2位,获评全省对外开放先进省辖市
●累计签约对德合作项目139个、落地70个,签约项目和落地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省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建设,成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城市
人民生活稳步改善
●教育投资累计超100亿元,建设教育项目400余个,增加学位31.5万个
●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襄城县被列为国家医共体建设试点
●“15分钟民生服务圈”更加完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有效防控,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住了不发生人员伤亡的“金标准”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三零”创建、中心城区房屋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平安许昌建设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居全省前列
(文字整理 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