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许昌元素”闪耀 期待“许昌作为”

(上接第一版)

展望未来,“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长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空间巨大、前景无限,不仅将培育出双千亿级产业集群,还将为河南、许昌“双碳”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打造郑(港)汴许主引擎

从“1+4”,到“1+6”,再到“1+8”,郑州都市圈经历了一个从“核心联结”到“扩容升级”的过程。

身处郑州都市圈中的许昌,多年来积极“北上”,近年来更是把郑许一体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坚持“统一规划、产业协同、彰显优势、共同发展”,“1+1>2”的效应正在日益凸显。

而随着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加快发展,许昌在“圈”中的地位也不断“升级”,从郑州都市圈“南大门”变为“核心区”——

2021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发展格局作出重塑性调整,郑州都市圈拓展为“1+8”,将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以及平顶山、漯河、济源纳入,并首次明确提出“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

省委、省政府还明确提出“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打造‘郑汴许’核心板块”。

从过去的“郑汴港”小三角,到现在的“郑汴许”大三角,对许昌来说既是重大机遇,又是重大责任。

在近期召开的许昌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要求“加快郑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郑(港)汴许联动发展”“推动绕城、郑南等5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体系”“依托郑许市域铁路、国道107等交通轴带,有序推动沿线开发,抓好许港产业带建设,打造都市圈先进制造业核心集聚区”。

【关键词】中德(许昌)产业园

对德合作,是许昌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许昌立足制造业和民营经济优势,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创造性建立对德合作机制,实现了“许昌速度”与“德国质量”的有效对接,许昌成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城市,获批全省唯一的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

2016年以来,德国80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先后来许昌考察;许昌经贸代表团10多次大规模赴德交流,15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合作交流覆盖直接投资、技术研发、设备引进、职业教育、健康养老、共建园区等多个领域,累计签订对德合作项目协议139个,其中落地项目70个,签约项目和落地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中德(许昌)产业园正是许昌对德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已上升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对德合作的重要产业布局。

近日,省商务厅印发《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若干措施》,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德(许昌)产业园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将中德(许昌)产业园建设成为全省德资企业集聚地。

2023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推进对德(欧)合作,组织举办专场推介和“德企许昌行”活动,加强与德国工商大会等机构交流对接,积极承接德(欧)企在华投资新项目或在华项目转移。加快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推动中德(许昌)产业园建成国际合作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