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杭 通讯员 周金甫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应急就是应战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防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着力化解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防范变量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2月23日,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工作会议吹响了2023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号角,把全市“应急人”推向了新赛道。
“全市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装备配备程度不高、专业人才明显不足、风险监测预警精准度不高、智能化水平偏低,煤矿、危化、非煤矿山等监管领域风险隐患依然较多,今年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大、工作要求更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麻痹……”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一一列举了当前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强调2023年安全风险防范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应急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必须要有新突破、新作为、新发展。
那么,2023年,具体怎么干?
持续强调“安全生产”
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总要求,推动党政领导和行业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领导、属地、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安全生产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市级部门的绩效考评,综合运用平安建设“三零创建”零事故考核,增加安全生产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年度安全生产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中的运用。
持续深化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全市应急系统加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运用,深化落实落细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省50条、市58条细化措施,突出关键时期、敏感时段,紧盯危化、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燃气、经营性自建房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多合一”场所、复工复产企业安全防范;持续推进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动机制建设提质增效和常态化长效运行。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敢于亮出执法“利剑”,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确保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一般企业不低于1/3的覆盖面。
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在煤矿领域,要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推进治本攻坚活动,实施分类监管,深化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充分利用领导包保联系制度、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预警平台、“电子封条”系统等,实现精准监管、远程监管。在危险化学品领域,要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重点企业专家指导服务;严防化工产业转移安全风险,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禁限控”目录。在非煤矿山领域,要严格落实地下矿山县级政府领导分包联系制度、“一优三减”措施,按照“五个结合”开展“解剖式”执法,督促县、乡落实属地责任。今年年底前,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山在线安全监测系统要全面建成,实现与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联网。在工贸领域,要落实应急管理部标准化定级工作要求,完善工贸行业标准化定级办法,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深化高温熔融吊运、钢铁煤气、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围绕“钢8条”“铝7条”“粉6条”动态清零,持续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在新经济新业态领域,要厘清新经济新业态领域监管责任,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细化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职责,明确安全责任边界。
重在“防范风险”
全力防范化解自然灾害安全风险
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加快推进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加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风险隐患信息及灾害事故信息共享,健全多部门、多领域和专家参与的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机制。
抓细抓实防汛抗旱工作。细化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健全应急处置救援等联动协作机制;落实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和重点防洪工程、重要基础设施等防汛责任人,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完善信息共享、联合会商机制,健全防汛值班细则。
加强地震和地质灾害应对,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设,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办统筹协调作用,要强化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管理,压实压细森林防火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有关部门管理责任和森林经营者主体责任,建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
强化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压实地方政府救灾主体责任,充实和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强化灾情预警,要科学制定储备规划,加大储备力度,丰富救灾物资品类,提升救灾保障效能,逐步提升市、县两级储备能力。
关键是“应急管理”
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
现代化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科学规划设计。加快实施《许昌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完善规划项目库,完成应急救援装备能力工程建设,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和应急演练。
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定分灾种、模块化的现场处置指南,实现应急处置“一册响应”;加强应急预案和救援演练业务培训,开展防汛、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化、矿山等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演练;重点推动危化、能源等领域专业应急力量建设,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和联动机制。
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完成省、市、县应急指挥专网互联工作;结合许昌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城市信息模型(CIM)智慧化平台,构建应急决策模拟支撑体系;完成双重预防体系、“互联网+执法”等系统运行,推进“网上政务”和“移动办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应急管理数据资源基础,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及辅助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办事处)“1+4”和村(社区)“1+3”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抓紧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2023年完成市、县执法机构挂牌,加强执法能力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和通信保障装备建设;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通过示范带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建强全民参与和社会共治体系。深入推进宣传“五进”,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加快推动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各类防灾减灾和安全体验场馆建设,提高公众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