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平安许昌

核心提示

用法律守护“最可爱的人”

——魏都区人民法院司法拥军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和忠 宋帆

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写满了军人军属的感激和谢意

法官送去役前“法治第一课”,助力预定新兵迈好“军旅第一步”

省“双拥模范城”检查组调研考评魏都区人民法院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

司法拥军,是魏都区人民法院的光荣传统。近年来,该法院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法做好涉军维权工作,加大涉军维权力度,深化对涉军领域矛盾纠纷的诉源治理,依法妥善处理好涉军纠纷和案件,维护了部队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

诉调对接,七成以上纠纷解决在诉前

2022年8月1日,在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视频会上,许昌市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被授予“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这是荣誉,更是肯定。

许昌市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由魏都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7月成立,旨在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截至2023年2月,共受理各类案件572起,调解结案419起。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领导、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先后到该工作站视察,并给予肯定。

“在魏都区,我们处在化解涉军纠纷的最前沿。遇到此类纠纷,法院会指定工作站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由法院受理。我们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问题,把涉军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前。”该工作站常驻调解员董群洲说。

董群洲今年63岁,是魏都区人民法院退休干警。2020年8月退休后,董群洲便来到许昌市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当了一名调解员。他参与调解的第一起案件,是一起军婚纠纷。

在这起纠纷中,男方是一名现役军人,在湖北武汉服役,和女方恋爱数年,于2019年5月领了结婚证,但没有举办婚礼。领证后,男方回了部队,双方因为婚礼的事儿矛盾渐生,女方认为男方家庭不重视自己、男方没有主见,一气之下以感情破裂为由要求协议离婚。

正确处理好涉军婚姻关系,对稳定军心,稳固国防具有积极意义。受理此案后,董群洲单独约见男方、女方至少3次,电话沟通了不下5次,希望挽救这段婚姻。面对女方,董群洲劝道,自己的婚礼自己做主,珍惜俩人多年的感情。面对男方,董群洲告诫,男子汉要有担当,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经董群洲多次调解,这对小夫妻最终重归于好。不久前,董群洲专门打电话给男方询问近况。“我和妻子现在关系很好,她已经随军,我们确定以后在武汉生活和发展。”电话中,小伙儿高兴地说。

除了退休法官之外,该法院还力邀驻凭部队中有法律储备的官兵来担任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特邀调解员,引用第三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力争最短时间为军队军人军属排忧解难。

少判多调,争取涉军案件实质性化解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起涉军纠纷都能解决在诉前。对于调解不成的涉军纠纷,魏都区人民法院坚持“高效审理、调解优先”原则,开辟“绿色通道”,成立涉军维权合议庭,确保快立、快审、快执、快结,依法及维护部队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依法妥善审理涉军案件,是法院的一贯要求和重要使命,亦是稳定官兵思想和部队安全稳定的现实要求。我们始终把调解作为化解涉军纠纷的主要方式,坚持少判多调,努力做好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争取涉军案件实质性化解。”该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沈永祥说。

2021年8月,魏都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涉军案件。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被告均是许昌人,第三人是现役军人赛某。2019年7月,赛某委托母亲以8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被告名下的房产,并按约定先后支付被告房款52万元。因当时开发商不具备办理房产证条件,该房产未及时过户到赛某名下。双方约定,待过户后赛某再支付剩余30万元房款,后,因原被告借贷纠纷一事,该房产被法院查封。自己花了几十万元买的房子,因为原房主欠人钱被查封,着急的赛某遂申请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请求法院解封该房产。

受理此案后,该法院高度重视,多次组织调解,最终促成涉案各方达成和解。根据调解协议,涉案房产过户至赛某名下,赛某直接将30万元支付给原告,用于偿还被告借原告的30万元欠款。至于被告欠原告的剩余借款,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若被告有任何一期未按时还款,原告可就剩余借款一并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那些没有调解可能的涉军案件,该法院加强风险提示和举证指导,确保有理有据的涉军当事人打得赢官司;对涉军一方有可能败诉的案件,认真做好法律释明工作,促其服判息诉。

数据显示,10年间,魏都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军维权案件42起,受案数、判决数呈下降趋势,调解结案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至今,该法院受理涉军涉军维权案件4起,调解1起,判决1起。

源头预防,把法律知识送到军营、送给官兵

“同志们,你们即将告别家乡,踏上军旅征程。大家知道军人与普通公民在法律身份上的异同吗……”

2022年9月14日,在魏都区“筑牢法治之基,开启军旅征程”送法助征兵活动上,来自魏都区人民法院的戴延伟、袁少武两位法官给即将离开家乡的预定新兵送去了一份“大礼包”——一本法律书籍、一份12309法律服务联系卡和一堂法治课,叮嘱“准新兵”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依法办事,采取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涉军纠纷的发生,魏都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延伸服务与源头预防并重,加强地方驻军、人武部门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间节点,紧贴部队官兵维权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司法拥军活动,一方面,把法律知识、典型案例送到军营、送给官兵,增强官兵依法办事意识和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的能力,促进部队依法治军;另一方面,及时了解部队官兵的涉法涉诉问题,主动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结合涉军案件审判工作,该法院积极扩大办案效果,选择危害国防利益和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组织法官深入社区广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发挥典型案例的法治引领和警示教育作用,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营造拥军优属、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也是人民法院助力强军兴军的重大职责。今后,我们将持续发力,及时关注解决危害军事安全的重大问题、妨碍军事任务执行的难点问题、影响部队建设发展的棘手问题、损害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现实问题,决不让军人流血流汗再流泪。”戴延伟表示。

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魏都区人民法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