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医生全力施救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转危为安

门诊坐诊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炜华

近日,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通过补救性动脉药物灌注,让一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转危为安。

原来,67岁的李先生(化名)突发头晕,开始并没有太在意,但两日后头晕更加严重,且右侧肢体无力。他怀疑自己患了脑卒中,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许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李先生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医生建议其住院治疗。

“治疗脑卒中,最关键是在黄金救治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重在一个‘快’字。”3月31日,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田伟告诉记者,患者从发病到住院治疗,已经远远超出黄金治疗期时间窗,无法行溶栓或取栓治疗。

考虑到患者是首次发病,且身体状况一直良好,决定给予口服药物治疗。但两日后,田伟查房时发现,该患者右侧肢体无力仍持续进展,且精神状态变差、意识状态下降,甚至出现嗜睡现象。田伟敏锐地感觉到,该患者很可能不是一般的脑卒中,而是较为少见的急性进展性脑卒中。该患者复查核磁显示,脑梗死区域变大。田伟的担忧成了事实。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脑梗死,也被称为“离死亡线最近的脑梗死”。目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无法通过检查数据与普通脑梗死进行区分,只有当脑梗死发作时,较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没有经过治疗及处置而停止,而是渐进性加重时,才能在临床上被识别出来。大多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会在不长的时间内不断进展,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甚至是死亡。

该患者的情况非常危急。田伟立刻将其情况与家属进行了沟通。经科室讨论后,田伟决定给其实施补救性动脉药物灌注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有较特殊的适应证,且需要精准把握对药物的种类以及药量、药物的灌注位置等,对医生的要求很高。”田伟说,两年多来,该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术后一周,该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以自主下床活动。

田伟介绍,大部分脑梗死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狭窄引起的。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狭窄早期是无症状的,所以隐蔽性极大。而颈部彩超能轻松检测出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的情况,以及狭窄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提前筛查是否有颈动脉硬化,以及颈动脉斑块是否造成血管狭窄,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排查颈动脉斑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