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水清得很,喝到嘴里甜丝丝的,高峰期用水完全没有问题,再也不用额外买水了。”4月9日,居民于书芳打开厨房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不由感慨地说,“这可多亏了马大姐。”
于书芳家住魏都区七一社区军分区家属院。就在自来水接通前,用水问题一直是他最头疼的事,“我们小区以前一直没有接入市政自来水,平时生活用水是从小区的水井里抽取,水压很小、水质很差,烧完水后,壶底、锅底都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平常我们都不敢直接喝这个水,只能另外买纯净水。”
据了解,军分区家属院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有21幢居民楼770户居民。2021年,按照军改相关政策,该小区的管理权从部队移交到七一社区。如何让小区居民吃上放心水,成了马大姐最深的牵挂。
马大姐,正是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党委书记马静。马静回忆说,“接管军分区家属院之后,我第一时间走访辖区群众,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结果90%的居民反映的都是水网改造问题。”
改造水网,并非易事。尽管绝大多数居民迫切希望改造水网,但因为是老旧小区,当前该小区内很多房屋无人居住,部分长期不在小区居住的居民暂时无法取得联系,导致部分需要分摊的改造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此前居民多次申请改造最后都因收费问题不了了之。
“2022年开始改造前,还有群众给我说,让我别提那么大劲儿,这事弄不成。”马静说,“我当时就给居民表了态,不管这事有多难,我一定会兑现承诺。”
为了尽快开始施工,马静利用小喇叭、微信群宣传水网改造的好处,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为了找到空闲房屋的主人,马静率领社区工作人员使出“十八般武艺”,炎炎夏日里奔波找人成为流动的风景。马静说,“当时剩了几家一直没有线索,有天网格员给我说找着了一家的时候,那心情可真比中了奖还高兴。”
“干工作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方法,这也多亏了水厂领导的大力支持。”马静介绍,面对小区面积大、空闲房屋多、集中收费难的实际,她大胆提出了分步走的想法,即对居民相对集中的小院优先改造,先让居民看到改造成果,打消居民的顾虑。
从七一社区到自来水厂,5公里的路程,马静来回跑了不下20趟。为了让居民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她多次跟水厂领导协调,优化设计方案;从设计到施工,她始终坚守在一线,为的就是让辖区居民早日喝上优质水源。
社区把居民的事放心上,居民也是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居民董长明回忆说,在改造开始前,院内的楼栋长、党员骨干、热心居民及网格员等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和个性化需求,并对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进行电话联系沟通,为项目进场实施夯实基础;改造过程中,居民还自发成立“施工进度服务队”,主动协调管道开挖、入户施工等问题,人人争当服务员。
顺应群众期待,紧紧依靠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2022年7月,军分区家属院内的一期工程开始施工,历时一个月,施工完成,第一批70多户居民顺利用上了优质自来水。
看到第一批居民用上了优质水源,还在犹豫的居民也变得积极起来。2022年9月,该小区第二批水网改造开始施工,赶在2023年春节前,第二批居民80多户也用上了自来水。目前,第三批改造工程正在施工当中,预计今年6月完工。
看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喝上优质自来水后的开心与喜悦,马静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居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居民解决好每一件小事,让居民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马静说,“吃水这件烦心事解决了,但还有不少新的烦心事等着去解决。让居民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满意而归,这是我们的职责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