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伟
“建设清廉许昌,是市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加快建设‘十个河南’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是我市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加快‘五个强市’建设的重要保障。”4月3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树林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示范区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清廉示范区建设,持续涵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风清气朗的社会环境,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
涵养清明政治生态
示范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首修课、终身课,持续推进“第一议题”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建立监督事项正负面清单和个性化监督台账,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示范区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实施惠民固本强基行动,坚持“一领域一专项、一地域一方案”,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源自清廉建设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提升服务质效——
汇聚“亲”“清”发展动能
示范区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创新开展“智慧监督”,推动形成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扎实开展权力运行阳光行动,围绕人民群众关切,加大主动公开力度,突出城乡规划、税收管理、义务教育、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公开信息,积极打造阳光、透明、开放、服务型政府。深入实施“放管服”增效行动,全面落实“13710”工作制度,以办事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优化企业开办“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流程”和最快2小时办结服务,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着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新型政商关系,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亲”“清”动能。
狠抓作风建设——
锻造清正干部队伍
示范区严把选人用人关,注重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前沿考察识别干部,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定力、创业活力,在全区营造“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浓厚氛围。持续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党员干部“5+1”能力提升计划,弘扬“高效率、快节奏、勇担当、抓落实、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一项一项抓落实、一锤一锤钉钉子,确保大事办好、急事办妥、难事办成。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和“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工作机制,让敢于担当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前,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在区直机关、镇(街道)、村(社区)分级分类树立一批清廉干部典型,明确清廉为本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示范区干部队伍。
深化清廉创建——
打造清朗社会环境
示范区坚持把清廉创建作为清廉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树牢“共建共享”理念,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将清廉建设与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聚焦关键、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村(社区)、清廉社会组织、清廉家庭创建,推动清廉要素向更多领域拓展、清廉建设实现全域覆盖。立足各行业、各领域实际,拓宽工作思路,坚持守正创新,明确“一领域一品牌”“一行业一特色”创建要求,突出特色化、精品化,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清廉创建示范点,推动清廉建设在示范区全面落地、全面开花,着力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清朗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