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河南省中医外科优秀科技人才奖”“河南省肛肠名医工作室”“许昌市肛肠学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近日,走进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一块块金光闪闪的牌匾,是对该科医护人员工作成绩的最佳证明。
“我们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前沿的医疗技术。”4月6日,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主任宋晓锋在接受采访时说,医疗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患者,让健康“肠”伴左右。
长期以来,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突出传统中医特色,引进前沿技术,针对肛肠科常见病、复杂疑难及危急重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并不断创新科研技术,特别是对各种复杂性肛瘘、高位肛周脓肿、重度痔疮病、坏死性筋膜炎等病症治疗方法独特,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肛肠疾病患者的“健康守卫者”。
一名因坏死性筋膜炎休克的患者坏死组织充满了肛周,且大面积侵及腹壁,十分罕见。该患者被送往医院时已经休克。在患者住院当晚,经过许昌市中心医院多学科会诊后,宋晓锋就主刀为其进行了第一次手术。两次手术后,该患者感染坏死组织终于被完全清除,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往往是继发性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演变成全身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宋晓锋告诉记者,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因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手术,由多学科团队协作救治,成为肛肠科急危重症之一。
近两年来,该科与该院多学科团队一起,为30多名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挽回了生命。治疗例数之多,在省级医院也是少见。
由于传统手术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肛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受损等原因,很多肛瘘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时机。
发现这个问题后,宋晓锋带领团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到上级医院学习交流。受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的启发,他们对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改良后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效果更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复发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更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患者的忧虑消除了,对手术的接受程度也明显提高。这项改良技术也获得了河南省科技成果奖。
这只是该科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宋晓锋带领肛肠专业团队,不断对临床技术进行改良,采用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切开排脓+内口挂线+对口引流术等先进的微创技术,开展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口服汤药、中医洗剂、中医软膏、中药热罨包、灸法、耳针、电针、穴位埋线超前镇痛、中医辨证论治排便障碍、中医辨证论治炎症性肠病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还启动了肛肠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肛肠病快速康复等项目。
“技术创新来源于临床,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临床。”宋晓锋对记者说,“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对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研究出新的方法,指导临床工作,可以让医生少走弯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多年来,宋晓锋带领科室突出医、教、研均衡发展,打造了一个勤学习、肯钻研、技术过硬的骨干技术团队。团队成员术业有专攻,优势互补,治疗手段多样化、特色化,涵盖肛肠镇痛治疗、中医特色疗法、微创手术疗法等,设置有微创技术、痔瘘、排便障碍、炎症性肠病、盆底疾病、骶尾部疾病、小儿肛肠等多个亚专业,突出肛肠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承担了许昌地区肛肠学科急危重症的诊治和适宜技术的教学推广,收治患者覆盖许昌及周边地区。
2022年,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命名为第五批“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成为该专业领域内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科室;2019年,许昌市肛肠学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被命名为许昌市第九批创新型科技团队。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还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副主委单位,许昌市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分会、许昌市医学会肛肠外科分会及许昌市抗癌协会肛肠分会主委单位。
宋晓锋也带领该科团队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该科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河南医学科技奖2项、许昌市科技进步奖4项,承担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个、许昌市科技攻关项目6个、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5个、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个、许昌市科技攻关项目1个,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前,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床位60张。作为一支中西医合璧、诊疗设备齐全、专科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医疗团队,他们将信心满满地为肛肠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