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振 松召峰 吕正子 通讯员 曹俊祥
4月6日,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市2022年的教育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2023年的教育工作。
2022年,许昌教育硕果累累: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推进有力有序有效,累计建成投用中小学74所、幼儿园61所;在党建、教育综合改革、育人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校园安全维护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2023年,许昌教育工作者将继续努力,着力做好强党建、强质量、增动能、促均衡、优保障五项工作,加快推进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成绩:
一份来之不易的教育答卷
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实施为主线,取得了一批教育领域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全市教育事业实现新进步,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去年全市重点工作月讲评排名中,我市教育系统取得3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党的建设,下好引领发展“先手棋”。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在政治大年有力维护了教育领域政治安全。制订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强化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完善“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机制,打造典型亮点18个。合并机关党支部和部分局属事业单位党支部,培育省级党建示范点和先进党组织8个。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固本强基,跑出高位发展“加速度”。严格履行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专班工作职责,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推进有力有序有效,累计建成投用中小学74所、幼儿园61所。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积极实施“校长补源”工程、“六个一百”培育工程,2名小学校长入选全省第七批中小学名校长,2名校长入选中原名校长领航工程培育对象,8名校长入选全省青年骨干校长培育工程培育对象。评选表彰许昌市优秀教师13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5名,增创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培育省级中小学优秀班主任16名、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0名。扎实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四五”第二期全员岗位培训合格率达98.6%。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改革攻坚,凝聚事业发展“向心力”。持续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扩面和集团化办学改革,5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市一中隆昌路校区、许昌实验小学万通街校区、许昌实验幼儿园万通街校区、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芙蓉台校区等4个深度融合项目进展顺利,有望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招生。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组建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扎实开展清廉学校创建行动,积极培育打造示范点。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各方关切,交出高效统筹“硬答卷”。以有史以来最短时间、最少反映、最佳成效压茬完成了备受关注的市直学校教师招聘工作,27名考核招聘和210名公开招聘教师顺利上岗。周密细致做好高考、中考、招教等教育考试安全工作,实现“平安考试”目标。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争取疫情防控补助资金100万元、灾后重建资金100万元,市教育局荣获全省“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6万人次,发放资金1.45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获省有关部门表彰。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育人质量,打赢提质培优“主动战”。2地获评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1区8校入选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1区24校入选全省“五育”并举试验区、实验校,9校入选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全市本科上线率持续攀升,1校入选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1区9校入选全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完成464个数字校园创建和152个教学点专递课堂建设任务,打造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11个。积极创建省级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15所中小学校获评省级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精心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公布并命名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8个、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基地数量居全省前列。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服务发展,积极提升职教“贡献度”。服务“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成效显著,完成近3万名师生技能等级鉴定和取证,位居全省教育系统前列。3所中职学校为我市夺得国家级荣誉5项。5所中职学校达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标准,位居全省前列。2所中职学校入选全省第一批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所中职学校入选全省“双高”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双高”工程覆盖率超50%,位居全省前列。争取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省级奖补资金3450万元,位居全省第四。
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聚焦安全稳定,不断筑牢安全“防火墙”。常态化部署开展学校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管控及事故处理、风险化解工作,全面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开通心理援助热线20条,积极为学生、家长、教师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
回顾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不懈奋斗的结果。
目标:建设
有许昌辨识度的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定性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充分体现了党对强国崛起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战略判断。
我市教育系统将准确把握许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
对标市委“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定调,今年我市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力以赴拼发展,聚精会神抓育人。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发展定位,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扬旗帜、强质量、增动能、促均衡、优保障,加快建设具有许昌辨识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落实:
2023年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为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本次会议部署了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扬旗帜,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统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强化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和领导作用。其次,升级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体系。全市教育系统管党治党的基础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学科、学段、实践活动、家校社、团建队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推动“五星”支部创建,选树一批示范校和支部特色品牌。细化完善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骨干、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教师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双赢”。最后,着力以风清气正的环境育人。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县(市、区)教育(体)局、局属各单位、市直各学校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把主体责任落实到管党治党具体实践中,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清廉建设,打造“清廉校园”品牌,全面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
二是强质量,构建更高水平育人新体系。一要在进一步增强思政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建好用好“许昌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平台,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资源共享、联合育人。二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高质量“三段一类”教育上下功夫。学前教育强化优质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补齐普惠资源短板;义务教育强化优质均衡,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现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强化优质特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三要进一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下功夫。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全市体育课开足学校、每天开展“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学校、组织大课间活动学校要全部达到100%;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有效开展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把握师生思想动态,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最和谐的地方。四要进一步在凝聚育人合力上下功夫。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培训内容,高起点建设一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标准校、示范校、品牌县创建,切实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立德树人成果。
三是增动能,不断提升服务发展高度,激发创新活力。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地,推动县(市、区)规范提升“县管校聘”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推进主城区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深化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治理,巩固提升校内“双减”水平,持续优化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二要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坚持扶强扶优,加快实施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工程;落实落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方案要求,力争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建设工程达标验收;强化赛训资源的挖掘与成果提升,形成相互对接、精准实施、效能提升的备赛与日常教学并进的工作模式;扎实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完成职业培训4万人以上、取证2万人以上的既定工作任务,全面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办好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着力提升宣传效果。三要激发活力动力。打通从机关到教学管理一线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当好兜住全市办学标准底线和办学质量底线的“守护者”。四要全面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计划,开发建设一批线上名师课堂、精品微课等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建立起纵向贯通各阶段、横向覆盖各学科的数字课程资源,实现优质师资跨校跨区域共享。
四是促均衡,扎实推进教育资源市域统筹优质共享。一要全力攻坚项目建设。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剩余18个未开工项目、28个在建项目、省市民生实事项目、15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当前正值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的收官之际,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地要正视问题,对照既定目标任务,梳理短板,研判问题,形成专门台账,以7月底为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采取得力措施,认真落实,解决问题。二要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动态的、长期性的,各地要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工作规划,毫不放松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三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两集中”。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支持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意见》中有具体安排,市级层面加强调研指导,各县(市、区)加强梳理测算,明确点、量、效,细化作战图,让工作有的放矢。
五是优保障,切实加强教育发展要素支撑。首先,全面加强教师教研队伍建设,持续选树师德典型,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减轻教师不合理的工作负担,为教师潜心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其次,推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机构编制保障,不断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和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直属单位(学校)机构编制设置,常态化开展公开(考核)招聘教师工作,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助力学校持续发展。最后,全力提升安全工作水平。筑牢意识形态校园阵地,对重点工作进行常态化排查,守牢校园安全底线、红线。持续推进教育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校园安全双重预防管理平台应用,打造一批“平安校园”标杆学校。在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和应对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2023年,我市教育工作者将提振信心、团结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奋斗者的姿态、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勇气,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许昌实践作出新的更大的教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