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增阳 通讯员 张磊)为加强工作部署,全面统筹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日前,禹州市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经过该市非遗工作者、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从业人员、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禹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基础工作收获新成果、场馆建设取得新进展、传承传播呈现新气象、双创发展取得新突破、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目前,该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4个、市级非遗项目24个、县级非遗项目12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2名、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21名、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780名,国家级非遗基地5家、省级非遗基地11家,省级示范性展示馆、传习所8家,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及保护性基地、传习馆(所)数量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会议强调,2023年,禹州非遗将立足城市发展大局,创造性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以保护为根基,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以传承为目标,凝聚非遗现代传承力量;以创新为驱动,加快非遗连接现代生活。推动禹州市钧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非遗培训、普及和推广活动。
会议宣读了省、市、县相关表彰文件,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为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和示范传习所、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和示范传习所的企业颁奖。
禹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河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守正创新,开创非遗保护工作新局面;弘扬传承禹州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体系建设;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做好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创新形式促进非遗合理利用,让非遗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强青年传承人培养工作,成立禹州市非遗保护协会,广泛团结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量,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多机制地集聚社会资源和民间智慧,促进禹州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