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 暨万人助万企活动

凝心聚力谋发展 聚精会神抓项目

——禹州市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纪实

禹州市委书记黄河(左四)调研重点项目进展

禹州市市长陈涛(左一)调研重点项目进展

本报记者 李正茂 通讯员 辛凯阳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去年以来,禹州市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精准谋划项目、高效推进项目、优质服务项目,深入推动“三个一批”活动,唱响“项目为王”主旋律,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以项目建设为经济稳定发展赋能增势。2022年,禹州市共实施160个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04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0.9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33.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增长8.5%。

1.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禹州市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三盯”。盯住目标,按照年度高质量发展投资促进计划台账所列的目标,狠抓项目建设调度,确保在数量上只增不减,在进度上只能提前、不能滞后,在投资上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盯住责任,认真落实“一项目一专班”制度,专班长和牵头单位坚决扛起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全力做好统筹协调,每一个项目都坚持清单化、责任化、工程化推进,每一个环节都保证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每一名干部都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盯住节点,每月通报一次招商引资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观摩,确保所有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节点推进、稳步实施,只要开工就不停工,只要建设就见成效。

不仅如此,还突出“三化”,做好要素保障。土地利用集约化。在土地供应上,禹州市努力做到服务保障到位、科学有效供给,算精细账,对投入产出比“斤斤计较”,切实通过集约节约利用为发展预留空间。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把盘活低效利用的标准化厂房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实施“腾笼换鸟”,不断提升“亩产效益”。基础设施完善化,按照“引凤必先筑巢”的思路,加快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切实把产业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完善好。“飞地经济”常态化。按照谁招引来的项目,税收、功劳就归谁的原则,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建设飞地产业园区。

2.加大招商力度,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禹州市本着招大引优的原则,坚持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校准精度,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链条项目,注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集中精力打造百亿级战略产业集群。突出广度,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硬不轻软、求远不舍近,紧紧盯住经济发达地区、优质项目溢出地区、头部企业集中地区、产业链关联地区,充分利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商贸洽谈契机,大力开展图谱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展会招商,确保更多符合禹州发展方向的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加大力度,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大力推进“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全体动员、全面发力,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真格措施,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洽谈项目,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禹州。

2022年,禹州市共洽谈项目161个,已签约项目88个,新开工项目64个,总投资128.5亿元。目前,以天源生物科技、润弘本草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以恒利来、圣戈班、七方超硬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杭萧钢构、明旭重工、美加德合金、百思特、上海世邦、金淮海等一批装备制造类项目相继落地,推动了禹州市装备制造产业上档升级。特别是近年来,禹州市加强了对欧、对德深度合作,顺利引进了世界500强、世界工业百强企业法国圣戈班集团投资禹州;大张过滤在积极招引德国专家团队的基础上,又相继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德国压滤机生产线,取得了招大引优的明显突破,在全市营造了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3.完善推进机制,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禹州市紧抓省委、省政府实施“十大战略”和郑许一体化、县域治理“三起来”试点等重大机遇,聚焦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深度谋划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如立足绿色铸造产业传统优势,谋划实施纵横精工轨道交通装备、金淮海汽车模具等重大项目,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精密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立足中医药产业独特优势,谋划实施药慧园、天源生物科技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百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立足煤电资源优势和合金产业发展基础,谋划实施圣戈班建筑科技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七方超硬材料等重大项目,着力发展新型建筑、新能源、超硬等新材料产业。

坚持把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作为贯彻落实“项目为王”理念的总抓手,紧盯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强化台账式管理、专班化推进、政策性支持,全力保障土地、资金、能耗、环保等要素供应,实现项目快速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形成动态调整、滚动实施、接续有力的工作格局,为稳定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建立健全专班推进机制,针对省、市重点项目,“三个一批”项目,中央资金项目,专项债券项目等,逐个建立工作专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建立健全四级调度机制,坚持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调度、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集中调度、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口调度、市重点项目发展促进中心日常调度,分级分类解决实际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环境。

4.主攻制造业,持续放大主导产业优势

禹州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用好存量优势,培育增量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持续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夯实工业发展的基础。

链式发展,做强新材料产业。禹州市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积极谋划引进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优质项目,串珠成链、全线发力,激发集群发展的链式效应,助力新材料产业拼抢“新赛道”、做强“增长点”。

迈向高端,做大装备制造产业。支持企业通过产能置换、资源整合等方式进行重组,引领传统铸造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华丽转身”、提档升级,推动装备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迈进。

抢抓机遇,做优医药健康产业。禹州市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材仓储物流和中医药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坚持“抓中间、带两头”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并通过示范带动实现集聚发展,进一步擦亮“华夏药都”名片、重塑“药香禹州”品牌。

5.推进科技赋能,强化创新驱动引领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创新已经成为禹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最强引擎。

打造超越跨越的强引擎。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紧迫感,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做优做强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加快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打造转移转化的加速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持续深化与郑州轻工业大学等校地、校企合作,联合实施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档升级,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

打造引才育才的磁力场。落实许昌“英才计划”3.0版新政策,坚持“柔性”引才,瞄准顶尖人才,紧盯领军人才,实现请来一批人才、引进一批院所、带来一批技术、促成一批合作、培育一批项目“五个一批”目标,全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招引更多人才到禹州创新创业。

截至2022年年底,禹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家,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指标均居全省县级第一方阵。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明显突破,恒利来合金包芯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大张过滤板框压滤机市场占有率全省第一,2022年入选省级“瞪羚”企业;法国圣戈班集团项目建成落地,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历史性突破。

6.狠抓政策落地,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禹州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许昌市委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关键所在,着力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名片、最强“磁场”。

补齐短板弱项,在服务保障上有温度。大力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持续推动泽衡环保、恒利来新材料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打造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要素保障再加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用地、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妥善处理了冠盛陶瓷、明旭重工、神恒实业、美加德等重点企业土地遗留问题,让更多企业愿意投资、乐于兴业。

完善工作机制,在纾困解难上有精度。完善精准对接机制,对47个市直部门惠企政策开展情况进行研判梳理,对接许昌市“免申即享”工作平台,逐步实现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完善督导调度机制,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政府所能,认真研判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拉单子、建台账,每周一交办、每月一讲评,以重点工作清单形式交付相关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将企业难题变成“舒心答卷”。

坚持刀刃向内,在转变作风上有力度。着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中梗阻”,推动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聚焦“二传手”“踢皮球”“慢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快速跟进、严肃追究,通过作风大整顿实现纪律观念和营商环境大转变,用百分之百的“实干系数”兑现硬碰硬的“落实指数”,用目标任务的“推进速度”铸就“发展高度”。

禹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全面加快建设步伐,推动禹州市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