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正茂 通讯员 李均 王东霞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禹州市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核心抓手,强力聚焦新型建材、环保装备和铸造、中医药等三大产业,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县域经济的“硬支撑”。
“万人助企”活动开展以来,禹州市按照河南省、许昌市相关活动要求,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主动服务、精准发力,围绕项目开工入库,大力推行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努力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保障禹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禹州市累计收集办理企业反映问题308个,已办结306个,办结率99.4%。
高位推动
打造助企常态化工作体系
禹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黄河、市长陈涛为组长的禹州市“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领导小组,从市直部门、乡(镇、街道)选派407名科级干部,服务487家重点企业。各乡(镇、街道)和各单位成立了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禹州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单位抽调20名得力人员,成立禹州市“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万人助企”活动推进。禹州市活动办把每月20日确立为“万人助企日”,每月定期发布工作要点,使助企干部有针对性地帮扶企业做好工作指导。同时,建立工作督导督查制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查,强化结果运用,打造助企常态化工作体系。
攻坚克难
完善四个机制确保有序推进
在“万人助企”工作中,禹州市着重完善了四个工作机制,注重攻坚克难,确保有序推进。完善县级领导协调推进机制和解决问题机制,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召集、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参加的调度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解决问题。市党政联席会每周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市长不定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需要县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完善网格化分层研判解决机制。据介绍,禹州全市建立了27个网格点,针对活动中收集的问题,逐一研究、分层分类办理。完善问题销号管理机制。以“13710”机制为标准,建立问题收集、重点标注、分办交办、销号管理等工作清单,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企业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完善专班办理机制。禹州市万人助万企工作专班机制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将问题分解到要素保障、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和涉法涉诉四个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予以解决。活动开展以来,有效解决了如泽衡环保装备、旭盛重工等企业不动产证办理等一批共性问题,以及大张过滤设备扩建用地、恒玉匣钵天然气安装等一批个性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铭记“我是企业服务员”的助企宗旨,当好 “店小二”,敢于直面企业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禹州市山货乡党委书记杨志刚分包的是禹州市恒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 年,计划投资200 多万元,增加一条年产 20 万吨产品的生产线,但因为多种原因,环评手续一直没能办完,新生产线的建设陷入停顿,成为该公司负责人的一块“心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志刚多次到现场走访,梳理研判后以书面形式向市活动办报送了问题清单和台账。经市活动办转办,明确了许昌市生态环境局禹州分局是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经过充分沟通和协调,许昌市生态环境局禹州分局高度重视,简化审批流程,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该公司环评手续的勘察、审核、批复等流程。目前,该公司新的产品生产线已经按照环评批复投入建设,建成投产后将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现在,该公司老板谈起发展,信心满满。“公司产品销售咋样?发展上有啥需要政府帮忙解决的”成了杨志刚与该公司老板经常聊的话题。
强化落实
切实帮助企业减负纾困
“万人助企”活动开展以来,禹州市加强落实能切实为企业减负的各项政策。加强惠企政策宣讲对接。禹州市组织各涉企职能部门对国家、省、许昌及禹州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进行梳理,收集汇总自然资源、发改、金融、工信等11个单位72项相关惠企政策,并将政策落实细化至各局委责任股室、责任人。市活动办组建由发改、税务、市场监管、金融事务中心、科工等市直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政策宣讲团,两年来先后在神垕镇、无梁镇、顺店镇、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惠企政策宣讲系列活动。各涉企部门主动服务,组织职能部门股室负责人深入乡镇,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提升政策的知晓度。
着力落实税费减免惠企政策。2022年,禹州市累计办理“减、免、缓、退”税费14.6亿元,为22家企业的2062名职工缓缴1261万元企保费用;为13家企业的1177名职工缓缴23万元失业保险费;为13家企业的1050名职工缓缴1.6万元工伤保险费;为213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14万元,涉及职工11441人。禹州市的相关做法在国家税务总局工作简报中得到体现,并在《中国税务报》上刊发。
落实降低融资成本惠企政策。2022年,全市银行机构共办理贷款延期、展期、续贷合计904笔,涉及贷款金额32.4亿元;共为88家企业降低贷款利率,涉及贷款金额2.3亿元;为1210家企业降低或减免收费,涉及金额5609万元;运用人民银行灾后重建专项再贷款发放优惠利率贷款67笔,金额9740万元;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351笔,金额8000万元。
落实稳就业政策。2022年,禹州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8笔8845万元,直接扶持创业367人,带动就业1500余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目前入驻实体共42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96.1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3个,吸纳就业164人。
突出重点
精准破解企业紧张要素
2022年,禹州市着力落实“白名单”机制,做到县级领导、科级干部与“白名单”企业一对一分包服务,落实干部责任,及时回应解决企业(项目)防疫与生产双线运行中遇到的原料采购、用工需求、物流运输、市场拓展、政策优惠等诉求和问题。据悉,禹州市“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545家,全部实现 “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确保“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包保干部平台登录使用率达100%。
禹州市在服务企业上精准发力,破解企业的紧张要素,如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2022年,禹州市累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13场,13家银行和448家企业参与,达成意向6.56亿元,落地金额5.7亿元。同时,持续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农信联社专场银企对接洽谈活动、万人助万企神垕专场政策宣讲活动、万人助万企税银企对接会等,共计40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现场与金融机构互动交流,解读当前金融惠企纾困政策,提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心。
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禹州市累计举办招聘会75场,其中线上招聘会39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8场、乡镇流动招聘会26场、夜场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18765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6752人次。认真落实公益性岗位兜底政策,2022年全年,禹州市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288个;2022年年底,公益性岗位在岗人数693人。
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了多家企业产销难问题。比如,禹州市组织召开杭萧钢构与开元新型建材、盛世节能建材“一对一”产销对接活动,达成恒达杭萧老连庄社区改造项目全部采用开元建材加气砖购销合同;组织召开了河南通强高亿节能新材有限公司与房地产建筑行业产销对接会、许昌龙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水泥行业产品产销对接会、悦城百货有限公司等12家商贸龙头企业“农超对接”活动。
强力推进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了190家企业参加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线上培训会,指导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4项。帮助大张过滤与德国高强度滤板实现合作,泽衡环保、孔家钧窑等8家企业分别与许昌学院达成技术合作。
主动开展“两化”融合对接活动。以中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宣贯两化融合贯标相关政策,通过两化融合对接,5家企业取得贯标证书,15家企业已完成对标工作。
加强培育
服务企业做强做大
在“万人助企”工作中,禹州市推动培育企业做强做大。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以年营业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和目前在建的工业项目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服务升规入统力度。2022年,禹州市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51家,数量位居许昌市第一。
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2022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4 家,禹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5家,数量位居许昌市第一;认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数量位居许昌市第一。大张过滤设备公司入选省级“瞪羚”企业。
引导企业绿色化发展,指导禹州市工业企业创建“绿色制造体系”。河南省湖波灵威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实现了禹州市零的突破。2022年,2家企业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1家企业成为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企业荣获2022年度河南省能碳管理示范企业称号,大张过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称号,9家企业获评许昌市“无废工厂”第一批创建单位。
宣传引导
营造比学赶超的助企氛围
禹州市采取全方位、多样式、立体化的宣传形式,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音、报纸上有文,已经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助企氛围。禹州市活动办印发工作简报302期,微信公众号、云上禹州、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订阅号等新媒体宣传做到处处有声音、时时有报道。此外,在工作简报、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了《我是企业服务员》专栏,让助企干部讲自身帮扶故事、谈帮扶感悟,明确“我是谁、为了谁”,激励大家全力以赴勇担当,助企纾困解难题。目前,这些“帮扶故事”已汇编成册进行交流学习。
在“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榜单”上,禹州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其中,在全国投资潜力指数榜上排名居全省首位。“禹州将抓住建设中等城市的发展机遇,持续以政府效能提升为企业发展赋能,以法治建设护航企业远航,以亲清有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以营商环境高质量助推经济发展高质量。”禹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