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9版: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 暨万人助万企活动

春潮涌动催人进 项目建设势如虹

——长葛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刘义成 通讯员 孙小凯

春分时节,千红艳艳,万绿舒条。葛天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翻涌。

今年以来,长葛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实施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78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确定56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72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57.2亿元以上。去年,河南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A股上市,正式登陆创业板,标志着其成为长葛市继黄河旋风和森源电气之后第3家A股上市企业。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长葛成为河南省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市之一。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个个项目部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一处处建设点铆足干劲奋勇前行,一批批重大工程正在高速度、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击鼓奋进、高举高打,热潮涌动处,一幅壮丽宏大的项目建设画卷在葛天大地上全面铺开。

做强循环经济产业园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长葛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前身为大周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园区规划面积9.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5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93家、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现从事废旧金属回收业务4万多人,引进了北京科技大学郭汉杰教授、中南大学尚广浩博士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累计引进博士5名、硕士12名,在企业发展中锻炼成长了一批文化程度高、能力素质强的年轻企业家。年回收各种废旧金属400万吨,占国内回收废旧金属总量的10%,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形成了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四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及贸易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打造出“废料入园—各企业分散加工—原料、成品出园”的发展体系,基本做到了园区内废弃物资源化转化。通过40年的发展,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经历了由散到聚、由低到高、由短到长、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一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长葛调研时,对有效推进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省长王凯在《许昌市考察团赴梧州考察学习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批示“积极探索新时代新模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并连续两年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做强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2022年2月 16 日,王凯省长又专程来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对推动循环经济产业跨越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调研指示精神,长葛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台账管理、组织调度、督察考评等工作机制,实施专班工作周例会制度,系统推进各项工作。

抓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合长葛市土地现状,按照产业园面积不低于20平方公里的要求,拟在原产业园规划面积9.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实施“东扩北进”,将园区面积扩大至25.95平方公里。目前,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编制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中期稿)已经完成。

抓环保治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园区与许继集团合作,计划引入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理念,建设屋顶光伏、空压节能、综合能源管控系统等项目,建成后实现节能25%。组织园区赴河北衡水工业新区考察学习“环保管家”先进经验,采取第三方环境机构参与园区环境服务模式,为园区提供绿色化改造、监测、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整体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抓产能置换,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经多方协调,由河南装投公司为金汇集团牵线,与河北邯郸钢铁、巩义昌泰钢铁公司开展产能置换交易。其中,巩义昌泰钢铁公司能够置换产能50万吨以上。同时,继续加强与安阳钢铁深度交流,争取早日实现入股合作。

当好郑许一体化排头兵 整体对接更加协调

长葛毗邻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地处郑汴(港)许核心发展区域中心,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航空港区发展高度重视,对航空港未来发展作了超前谋划和前瞻规划。近期,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正在编制《新阶段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明确了“一主城、三板块”的航空港高质量发展功能布局,强化航空港主城与新郑、长葛、尉氏三大板块的临港功能发展。长葛的大周、董村、佛耳湖、老城、石象、古桥六镇被列入联动区,剩余区域全部列为协同区,使长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长葛认真贯彻落实许昌市委、市政府关于郑许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产业、交通、生态、功能、平台、空间六大对接。

产业对接上,许港产业带上的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两园”已形成规模。其中,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6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3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32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93家、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下一步,长葛紧抓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瞄准国内500强龙头企业,快速引进一批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项目。

交通对接上,郑许市域铁路即将通车,京港澳高速公路、老107国道、华夏大道与港区实现联通,新107国道修至航空港界边,正在推进京港澳长葛北高速口规划建设。同时,为更好地为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物流配套能力,将省发改委批复的6平方公里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物流园,调整至紧临航空港区的李良店压覆区,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物流园区,目前正在作规划。

生态对接上,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增福湖休闲康养度假区、生态廊道绿化等项目均已完工。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长葛市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增进民生福祉,彰显高质量发展幸福成色,坚持把民生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办好民生实事,通过有温度的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投资1.54亿元、占地面积55亩的长葛客运枢纽总站现已投入运营。该站是按照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规划设计,集长途客运、城乡客运和城市公交客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客运站,也是长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现代化、商业性、服务性客运站,对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布局、改善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条件起到突出作用。

2020年12月,河南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是社会公众科普宣教、科研教学、环境教育、休闲旅游的绝佳场所。

双洎河湿地保持了自然质朴的风貌,河滩水草丰美,河岸林木苍翠,河水碧波荡漾,岸边杨柳依依,湿地雁鸭游憩,两岸林鸟欢鸣。通过近几年的保护和恢复,双洎河湿地公园水质从劣Ⅴ类变为Ⅲ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提升。

金鱼河滨河游园占地200亩,总投资1亿元,含景观金鱼湖、十二连城、凤凰城、凤凰桥、金鱼广场、骊山老姆假山、徐庶广场等景观工程、绿化园林工程、道路治理拦水工程,是长葛主城区片区与大周片区交会处的一项生态公园,集历史文化、水系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空间。

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

前进步伐更加稳健

今年,长葛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拉高标杆、加压奋进,持续强化作风能力建设,聚焦三个争先、做到四个紧盯,争取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个争先,即在经济运行、项目建设、重点工作上争先。

在经济运行上争先进位。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力度,积极扩大增量、遏制减量、防控变量,持续保持经济运行走在前列。在项目建设上争先出彩。加快100个重点项目和56个省、许昌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加强项目招引谋划,坚持以全产业链战略思维谋划项目,以招引头部企业、国企、央企和标志性项目为重点,带动主导产业链补链强链,力争实现全产业链本地配套。在重点工作上争先创优。认真做好“万人助企联镇帮村”、惠企政策落地、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重点工作。

四个紧盯,即紧盯工业发展、精美长葛建设、乡村振兴、深化改革。

紧盯工业发展。在做强产业发展方面,加快110个工业重点项目和117个技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做强装备制造、循环经济产业。提质发展特色产业,培育300亿卫浴洁具产业、200亿食品产业、100亿包装印刷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培育50亿电子信息产业、50亿现代医药产业。在做优企业服务方面,利用好“1+2+8+N”工作体系,结合“万人助企联镇帮村”活动,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需求。紧盯精美长葛建设。做好沿河、沿路、沿园城市设计。实施总投资95.8亿元的83个百城提质项目,完成投资19.1亿元。持续推动广告下墙、管线下地,停车进库进位,拆除违建、拆除围墙,补绿、补路等专项整治,有序推动城市更新。紧盯乡村振兴。接续推进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狠抓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不断推动群众增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力争10万元以上达70%,20万元以上达50%。紧盯深化改革。加快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医共体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推动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

2023年,长葛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许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建设,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圆满实现“全年红”,为现代化许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