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4版: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 暨万人助万企活动

千方百计解难题 千年古县绽新姿

——襄城县深入推进“万人助企”工作纪实

县委书记孙毅(右三)、县长范耀江(右一)在安彩新能源现场调研

各责任单位助企干部到企业走访收集问题

本报记者 侯力强 通讯员 杨延召

315名助企干部分包357家企业,其中30名县领导分包60家企业,284名科级干部分包297家企业,137名县纪委监委联络员参与到“万人助企”工作中来,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435个。

设立“纾困调贷专项资金”,扎实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022年全县新增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共计约13.85亿元,为名录库829家市场主体发放贷款45.39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县2046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达到“最多跑一次”标准,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不见面审批事项均达到100%。

……

俯瞰襄城沃野,百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万人助企”工作开展以来,襄城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狠抓项目落地,千方百计狠抓企业问题解决,切实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2023年伊始,襄城县委、县政府就定下“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的总基调,真正在“谋”字上下功夫,在“拼”字上做文章,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襄城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确定每周一调度项目、每周二调度企业;连续召开8次周调度会,县委书记孙毅、县长范耀江亲自听取企业问题,建立台账,亲自安排部署问题推进。主要领导担当企业发展“协调员”,变身营商环境“督察员”,当好政府企业“联络员”,成为企业发展“组织员”,乐做企业办事“服务员”,使千年古县襄城县迎来了热火朝天的景象和企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1担当企业发展“协调员”: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来襄企业开辟“快速跑道”

“在开展‘万人助企’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严格落实惠企政策,切实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实际成效推动襄城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襄城县县长范耀江说。

53亩厂房用地,可利用率仅有20%,因不能加盖厂房,导致没有完善的设施设备,生产出的产品运送至外地加工,进一步增加了成本。这是位于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南区的襄城奥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曾经面临的难题。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厂区内部有一条220千伏高压线,影响到了企业的扩建。襄城县“万人助企”活动办公室主动担当问题“协调员”,于今年3月11日将该难题成功解决。

这条高压线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贾庄变电站至郑州市徐庄变电站之间的一条220千伏电压等级的线路,是一条备用高压线路,主要用于应急使用,襄城县至平顶山段的线路由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负责维护。由于平徐线的归属权且考虑到电网运行安全以及拆除成本等因素影响,导致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襄城县“万人助企”活动办公室不断与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电力等部门召开专题协调推进会集中研判,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考虑到近年来襄城县供电网络结构更加完善、科学、合理,且企业扩产增收刻不容缓,经许昌供电公司、平顶山电力公司通力协作,最终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同意,拆除了这条备用高压线路,制约南区企业扩产增收的“中梗阻”被正式疏通解决。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襄城县深入推进“万人助企”工作中比比皆是。解决企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硬骨头的处理上。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要素、保障、不动产办理、融资难等问题,襄城县坚持创新驱动,破解工作壁垒,提升工作实效,出台了《关于襄城县工业项目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先后对20家企业不动产办理进行联审联批,为12家企业容缺办理不动产登记证;设立开办企业专区,组织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整合资源共享审批数据和信息,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一个工作日零成本完成企业开办全部手续,为来襄投资企业开辟“快速跑道”。

2变身营商环境“督察员”:

落实“宁静生产日”制度,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襄城县印发《关于规范企业检查行为落实企业“宁静生产日”制度的通知》,规定每月至少25天为“宁静生产日”,并对各有关单位检查企业报备程序、检查行为规范进行了明确,未经备案企业可拒绝接受检查。

襄城县“万人助企”活动办公室统一印制襄城县规范企业检查行为备案表,统一编号,行政执法部门确需进入企业检查的,需提前填写襄城县规范企业检查行为备案表,经县“万人助企”活动办公室盖章确认后,交企业备案,方可执行检查。实施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的,由牵头部门负责备案。该县“万人助企”活动办公室统筹相关部门入企检查,保障“宁静生产日”时间,未经备案企业可拒绝接受检查。

在规范检查行为方面,襄城县严格控制检查次数,除对信用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等确需重复检查的事项外,同一单位对同一企业开展的检查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对相同或相近的检查,应首选联合检查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检查次数。县级行政执法部门主动与市级对口部门对接,争取市、县同步检查,或依据市级检查结果,减少县级检查。省级部门开展检查时,县级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协调,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3

当好政府企业“联络员”:

“1+1+X”工作制度,助企业轻装上阵

“1+1+X”工作制是在原有“万人助企”工作的基础上,实行1名助企干部,增加1名纪委监委联络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若干个(X)职能部门解决,就确定X个具体责任人,变“一人助企”为“专班助企”,通过实行“1+1+X”工作制度,加强助企干部力量,形成助企工作合力。它既是一项服务企业专项制度,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022年9月28日,硅烷科技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为巩固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韧性提供了硬支撑,成为襄城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背后,“1+1+X”工作制度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做好硅烷科技上市工作,襄城县专题召集县金融中心成立专班协调组,全力为企业服务,利用纪委监委联络员督促各项问题的解决。每一项细节,都离不开专班的通力协作。

“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万人助企’活动!我们的(光伏玻璃)项目投产过程中,助企干部经常过来,有问题就随时有人解决。”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昌安彩)总经理王庆勇自豪地说,“从2021年5月20日打下第一根桩基,再到2022年4月20日点火,许昌安彩光伏玻璃项目仅用了11个月,在国内同类型项目中用时最短,比预定建设工期提前了16个月。”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占地350亩,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4亿元,利税1.8亿元,将进一步优化襄城新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生态。

4成为企业发展“ 组织员”:

以“六项对接”为抓手,推进活动走深走实

走进民营骨干企业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听到的是机声轰鸣,看到的是员工们在赶制面制食品机械产品出口订单。提起“万人助企”活动,该企业董事长王晓杰感触颇深:“企业能有今天的好光景,多亏包企领导干部的帮忙。正当企业经营困难之时,他们积极主动为我们企业解决了不动产证的办理,还为我们引进紧缺人才18名,才使企业欢腾起来。”

襄城县以“六项对接”为抓手成为企业发展的“组织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活动走深走实。

政策对接方面,组织各涉企单位认真梳理各领域惠企政策,及时开展政策宣传月活动,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高了企业政策知晓率,确保各类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政银企对接方面,以“行长进万企”活动为抓手,开展惠企纾困银企对接会专场等金融对接活动17场次,签订贷款意向近6亿元,落地贷款1.6亿元。

产销对接方面,围绕制造业、农业、建筑业、商贸等行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缓解库存压力,其中建筑施工企业累计购买使用本地产品5234.6万余元。

产学研对接方面,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和动力,全年开展对接活动6次。

用工对接方面,经常性地对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调查和监测,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企业和各类人才有效对接。

“两化”融合方面,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对接活动3次。邀请省、市专家分别就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5G发展、企业上云等方面,对100余家企业进行培训讲解,推动提升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

5乐做企业办事“服务员”:

细化服务减环节,“不见面审批”提质增效

襄城县以“服务企业办实事”为重点工作任务,以“万人助企”活动为工作的切入点,乐于担当企业办事的“服务员”,聚焦企业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全力助推该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企业办事“一窗受理”和“一件事”改革。在食药卫健、社会事务、项目建设等领域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扎实推进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容缺办理机制落实,减少不必要环节和重复提交材料,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快速落地。设立企业“一件事一次办”专区,整合市场监督、税务、医保、人社、刻章、住房公积金和农商行等职能,将营业执照、公章制作、发票申领、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银行开户等6项单一事项整合为五种“套餐”,供群众自由选择,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天缩减为1天,实现了企业和群众一次申请、一次办成。

推进“不见面审批”提质增效。坚持把统筹服务窗口、服务平台、服务标准、服务力量作为推进行政审批服务集成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认真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工作,制作《服务指南》和业务流程图,做到事项全覆盖、程序全透明、服务全方位,进一步提高“不见面审批”事项覆盖率。

畅通咨询投诉渠道。深化“码上监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投诉平台应用,开展常态化、数据化监督,着力解决办事过程中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扎实推进“好差评”功能,不断疏通企业群众的“办事梗阻”,倒逼市民之家窗口规范运行、优化服务,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凝聚合力抓项目,以项目落地强力带动经济发展;项目落地后,狠抓‘万人助企’,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压紧压实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让企业稳定发展、舒心发展,助推襄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襄城县委书记孙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