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医彩 左慧娟)5月14日,在建安区小召乡北寨社区,池塘里刚出水的荷叶挨挨挤挤,岸上翠柳摇曳,堤上蓝砖砌道。“现在,俺社区跟花园似的,在社区里转一圈儿美哩很!”该社区居民李河山乐呵呵地说。
池塘是北寨社区的老寨河改造成的。曾经的老寨河污水横流、垃圾遍布。2021年年底,北寨社区决定对老寨河进行整治。老寨河长2公里,整治难度大、费用高。该社区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决心既要让环境美起来,又要把老寨河更好利用起来,让群众从中受益。整治过程中,老寨河被改造成17个池塘,由集体对外出租,发展莲藕种植、鱼塘养殖等产业。17个池塘每亩租金300元/年至500元/年,北寨社区每年由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
北寨社区老寨河治理只是小召乡整合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小召乡在提升乡域颜值的同时注重发展产业,从各社区实际出发,坚持“一社区一特色”,引导群众发展生态种养、休闲农庄等助力人居环境改善的产业,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小召乡屯里社区通过整治荒地、“空心宅”腾出废弃宅基地20多处,解决了多户居民无宅基地问题;利用荒地建设的2家社区工厂每年为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收入,解决居民就业50人。小召乡段墓社区将荒宅、老房子改造成乡村大食堂,打包对外出租,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并从中拿出4万元整修道路4公里、清理沟渠8公里、栽植绿化树木9600株。
此外,小召乡还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洁美家庭”评选等接地气的活动,健全完善“一约四制度”,即村规民约和门前五包、垃圾收运处置、公益岗保洁员、常态化督查考核制度,组织开展“红黑榜”评比等,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干部带头、党员引领、全员参与”的良好人居环境整治氛围,让环境美起来,让群众争先发展致富的精神头儿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