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明许昌 精彩绽放

教师成长 更新教学理念 师德师能双提升

5月31日下午,市一中举行了以“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本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的成功举行,是一次师德内化的发声,也是责任与担当的宣誓。老师们结合时代特点,总结了如何用自己青春的底色、用爱心成为“大先生”。

一直以来,市一中把师德师风建设贯彻于集团工作中,打造师德引领体系。该校通过教师培训、教师节集体宣誓、争做“李芳式”好老师等形式,增强老师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和经验交流活动,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活动,树立师德师风榜样。组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集中学习,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措施和原则。加强师德师风警戒教育,确保学生教育权利不受侵害。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并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学期中不定期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进行师德调查,学期末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该校制订教职工奖惩机制方案,对教师考勤、绩效、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考核,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位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待,激发了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市一中实施四大工程,为师资队伍建设赋能赋智。实施“名师工作室”工程,扩大资源辐射。通过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的业务培养,政教科、年级部的培训选拔,不断构建名师成长之路。目前该校有蔡水英、高晓菊等名师工作室以及刘曼丽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每学年研修活动在许昌市均产生较大影响,工作室成员多次在省市各项评比中斩获殊荣。实施“名师示范课”工程,强化示范引领。根据要求,省市级名师、校内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等每学期讲一节示范课,落实“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理念,为青年教师打造课堂教学样板和范式。实施“青蓝提质”工程,加速教师成长。活动开展以来,他们进行结对帮扶,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实施走出去工程,拓宽视野。近三年来,市一中共有428人次参加了国培、省培、省级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组织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学科组成员参加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培训、参加中原名师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研修活动。建立“跟岗培训”制度化常规化,持续开阔青年教师眼界,提升其专业素养。近几年,学校有211人次在省市级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中获奖,近3年参与省、市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共计24项,参与教师144人。

文化育人

护航学生快乐成长

走进市一中校园,人们总会心生愉悦——偌大的校园环境宜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优美风景画。葱郁的树木掩映下,曲折的书画长廊里,庄重的红色雕塑旁,时时可见的文化符号,处处浸润育人文化。

“教育本真是以文化育人,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接受美的熏陶,在文化的浸润中健康成长。”高晓勇说,该校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学生脸上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笑容,耳边传来的琅琅书声。

“学校搭建了很多平台,让我们尽情展现自我,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学生张悦涵带着记者“逛”起了校园。可以看到学校除了普通教室,还设有创新实验室、智慧教室、录播室等各种功能室。

行经学校的操场,王燕老师对学校举办的活动赞不绝口:“我们学校定期举办‘校长杯’篮球、足球比赛。现在,我们学校‘班班有球队,定期办联赛’,让奋发向上的竞技文化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2023年许昌市“晨光杯”活动中,学校足球队勇夺男足、女足冠军,彰显了青春拼搏风采。

记者了解到,市一中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有序推进,重视五育并举,开展了安全教育、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教育魅力,实现学校从规范办学到特色发展的跨越。

学生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市一中通过“1+5”模式,建立安全防控双重体系,落实五项管理措施,保障师生健康安全。通过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加强师生的安全管理;通过开展丰富的安全活动,如主题班会、法制教育讲座、消防安全讲座、各类安全演练、安全实践活动等,提升师生安全应对能力;通过多渠道宣传防电信诈骗、防灾减灾、防溺水、防欺凌、防踩踏等,强化安全意识;通过每周对校园进行安全隐患综合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安排相应科室进行限期整改,保障师生安全。通过关注安全热点问题,加强关键节点的安全学习教育。如武汉校园车辆事故事件出现后,该校立刻增设安全提示标语,设置交通减速装置,发布校园车辆出行要求和提醒,开展教师安全学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如今,市一中——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又朝气蓬勃的老牌名校,正借着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建设的东风,凝聚着文明校园创建的发展动能,不断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持续为许昌教育的更好明天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