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许昌如何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
自许昌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发展定位以来,全市上下站位全局、主动作为,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到组织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从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意见,到46家省直部门跟进制定配套政策;从明确提出以先行试验区建设统揽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谋划提出九大行动并制订实施方案……如今,答案愈来愈明晰。
一年多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1+1+9+N”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7月5日,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印发了《关于成立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通知》《关于明确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示范片区的通知》《关于印发许昌市2023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1+9”“一清单一台账”的通知》等文件,预示着先行试验区建设进入提质提速提效的新阶段。
为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落到实处,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的先行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城乡融合发展、优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九个工作专班,对应先行试验区建设九大行动,全面推动相对应的九个工作方案落地见效。
在九个工作专班的推动下,九个工作方案提出了哪些任务举措,要实现怎样的目标?今天,本报为您一一解读。
1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我市出台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发展目标分两个阶段:到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构建,产业能级和竞争力、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进入全省前列。
《方案》要求,实施“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工程”“主导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农业现代化提升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发展载体提升工程”“优势再造工程”共8项重点任务,总计28条措施,推动经济建设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市场主体、质量效益上呈现显著优势,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方案》还规定,成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质效提升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十大产业集群、16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633”工业发展体系。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对标提升开发区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郑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省级信创基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推动“两个健康”示范县全域创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突出考核激励。结合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坚持结果导向,实行主要经济指标月度、季度监测通报机制,年度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改革实践,在经济发展上勇于尝试、打造亮点,以点带面推进整体突破。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
2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新建 20 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平台为 400 家以上。
重点培育 50 家创新引领型企业,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6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 1000家以上,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新培养国家、省级科技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 10 个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 10 个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 件。
根据《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5年,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建设国家高新区,实现创新链产业链高度融合,形成“一城”牵引、“一区”带动、“两链”融合、“四个一流”协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体制机制完善、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社会发展均衡、创新创业氛围良好、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强市,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成为我省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核心力量。
《方案》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创新人才、科技金融为要素,以成果转移转化为关键,聚焦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开放合作拓展、创新生态优化等五大科技赋能行动,分别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创新链、完善城乡融合科技创新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16条措施,大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方案》还提出,成立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科技赋能行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引导、支持和帮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争创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高质量建设国家级许昌高新区,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谋划筹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智慧岛”建设,引进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机制。实施“许昌英才计划”3.0版政策体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育推荐一批创新高端人才入选“中原英才计划”,建立科技人才下乡和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激励机制。
3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根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5年,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对外开放质量、效益、综合竞争优势和对全市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全市开放型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制度型开放政策和创新体系更加完备,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日益完善,对外开放新优势显著增强,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市基本建成。
在重点任务上,《方案》从优化提升开放平台载体、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提升对德(欧)合作水平、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和质量、扩大多领域开放合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八个方面,提出28条措施,争取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方案》要求,成立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开放提质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升级开放平台载体,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申建综合保税区、中国(河南)自贸区许昌开放创新联动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推动中德(许昌)产业园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加快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产业链配套招商,拓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招商方式,办好京津冀、长三角、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专题招商活动。进一步拓展RCEP市场,提升“许郑欧国际班列”承载力和频次。大力推进服务贸易,招引一批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的服务外包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许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长 5%、达到 676 亿元,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 3%以上、达到 290 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 8%以上、超过 240 亿元。力争到 2025 年,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值达到50 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为 6000 亿元左右
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0%以上,打造形成 2 个 2000 亿级、1 个 1500 亿级、3 个500 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突破 2200 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到 50%。
市场主体达到 50 万户;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为 10 家以上,50亿—100 亿元企业为 15 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为 1000 家;上市企业数达到 14 家;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突破 300 家。
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1 万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3 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18 万元。
4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根据《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市域空间结构更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空间、要素、产业、制度加快融合,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任务全面完成,新型城乡关系基本形成。郑许一体化深入推进,郑汴许“黄金三角”全面成型,成为支撑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乡村宜居宜业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方案》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分别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方案》要求,成立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协同共建行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深化完善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加快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北进东拓,加快区划调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构建郑汴许“黄金三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加快推进乡村交通、供水、燃气、商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到 202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4%。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674 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 56 亿斤以上。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3个以上,力争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稳定在 60 个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 35 个以上。培育 50 个以上年产值超 5000 万元、10 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粮食、生猪、蜂产品、中药材等价值超 50 亿元的全产业链。确保“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为 50%以上。
5
优化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近期,我市出台《优化收入分配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就业水平、社会保障等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 1.65,县域之间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到 2035 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收入和财富格局更加优化。
《方案》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五大方面,明确了优化收入分配的22项重点任务,促进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为扎实推动《方案》落地见效,我市成立了优化收入分配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增收富民行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创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潜力。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规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党群创业共富工程,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社保制度精准化结构性改革,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加强和规范个人所得税征管。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建设。
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 5 万人以上,确保技能人才每年新增 9 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为 4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 5.5%。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1 万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 8万—50 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 7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提高到每月 180 元。
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 5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94%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1.3 年。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 40 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不低于 700 元/月、550 元/月,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提高到 180 元/月。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为 24%以上。
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 380 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340 亿元;打造 10 个以上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50 家以上精品民宿;全市建设 200 个以上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到“十四五”末,争取文旅市场主体突破 1000 家。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1%、19.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至25.2 立方米;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 41 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73.5%,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 100%,劣 V类水体全面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 95%以上。
到2025年,矛盾纠纷调处率为 99%以上,“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达标率分别为 95%以上、90%以上,创建 500 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
6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
教育、医疗、“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保障等公共服务事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日,为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我市制订出台《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8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程度居全省前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推动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达到或接近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持续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公有化率提升到90%;县域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每年提升不少于1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岁。
《方案》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保障措施、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29项重点任务,高质量、均等化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健康许昌建设、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居民安居水平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为全面推动《方案》各项举措落地,我市还成立了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提标扩面行动,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特色化、高等教育跨越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许昌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分区分级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分层分类精准救助,健全困境儿童、残疾人帮扶制度。
7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为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近日,我市制订出台《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市本级达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水平,四县(市)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钧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全面加强,灵井“许昌人”遗址、瓦店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展示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 380 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40亿元;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成为我省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的重要文明节点城市。
《方案》从实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提质工程、实施城市文化品牌锻造推广工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实施文旅文创产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公共文化建设赋能增效工程五个方面明确了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21项重点任务。
《方案》提出,成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文旅部门组织推动、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由专班牵头负责实施文化沁润行动,推动人民精神富足。推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引领行动,培育“许昌好人”品牌,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三国文化活态传承。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8
8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近日发布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我市提出将从发展更高质量的生态经济、抓好更高水平的生态保护、维护更加稳定的生态安全、建立更加完备的生态制度、营造更加浓厚的生态文化五个方面落实18项重点任务,推动我市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方案》明确,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1%、19.5%,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95%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深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居度保持全省前列,美丽许昌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到 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经济优势彰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促进《方案》落地实施,我市成立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绿色低碳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构建碳达峰“1+N”政策体系,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无废产业。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智能、韧性、安全城市。深入开展小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
9
加强社会治理建设
近日,我市发布《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许昌、法治许昌,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 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 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平安许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管控机制和综治中心指挥平台为统领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更加完善,矛盾纠纷调处率为99%以上,“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达标率分别为95%以上、90%以上,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清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全省领先。
《方案》提出,从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法治许昌、高水平建设平安许昌三大方面,落实21项重点任务,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扁平化、社会治理体系精细化、社会治理机制一体化、社会治理方式法治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安全稳定,护航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方案》尽快落地见效,我市成立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专班,牵头负责实施四治融合行动,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和矛盾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全域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加强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高水平建设平安许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统筹抓好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