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我市印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

攻坚破局 提质增效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金伟

编者按:为全力推动先行试验区建设提质提速提效,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9个工作专班,确定9个示范片区,印发“1+9”“一清单一台账”,加快实施“九大行动”,推动相对应的九个工作方案落地见效。

本报自即日起,紧紧围绕实施“九大行动”,对九个工作方案进行解读,动员全市上下把全部精力投入干事创业中,把“定位”变成“地位”、“图景”变为“风景”,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扩大财富总量,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因如此,先行试验区建设“九大行动”之首,便是“实施质效提升行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近期,我市印发推动先行试验区建设的九个工作方案,其第一个工作方案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许昌2025年、203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出实施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工程、主导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农业现代化提升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发展载体提升工程、优势再造工程“八大工程”,推动经济建设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市场主体、质量效益上呈现显著优势,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作为‘质效提升’行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的牵头部门之一,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力求吃透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许昌实际,迅速行动,拿出真招、实招,确保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臧义彬说。

壮大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品牌型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发展既是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产业竞争的内在必然。

《方案》提出,树牢“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理念,加快培育品牌型产业集群。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擦亮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品牌,着力打造“中国电力装备基地”;建安区重点提升发制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全球发制品生产交易基地”;禹州市发挥中医药文化、市场优势,着力打造“中国中医药生产交易之都”;襄城县重点推动煤炭产业向碳基材料转变,着力打造“中国硅碳材料之都”;其他县(市、区) 按照“一县一品牌”要求,精准定位产业品牌。

《方案》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迭代能力。到 2025 年,力争新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5000 亿 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围绕氢能及储能、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超前谋划部署,建设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我市将构建供应链生态圈,研究支持头部企业、关键企业、 总部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实施供应链生态圈建设工程,围绕品牌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会同头部企业、关键企业编制供应链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突出头部企业、骨干企业招商,加快构建“头部 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的供应链生态圈。

“稳增长仍是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金亮说,根据《方案》,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把工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品牌型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工业项目建设,为把我市建设成制造业强市而砥砺奋进。

引领发展突围——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从许昌城南的一片田畴到如今的工厂林立、大道通衢,从瑞达食品甜蜜素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到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从一峰智慧冷链产业综合体完美收官到中锋智能5G工业互联项目攀登行业之巅,20多年的艰苦创业、拼搏奋进,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产城融合、设施完善的发展热土、创新沃土。

《方案》指出,要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到 2025 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达到 120 万元/亩、15 万元/亩。建立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专业园区)+特色商业区+中介服务园区(特色商业街)“7+5+N”服务业载体体系,构建功能布局合理、 资源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 “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体系。到 2025 年,争创 1 个以上国家级、4 个以上省级、5 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质效提升”行动中,我市还将推进各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切实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构建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8+1”开发区发展体系,力争全市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达到2个、超500亿元的达到2个,开发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树牢全区‘一盘棋’思想,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重点突出集群培育,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做实‘链长制’,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力度,延链补链强链。”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程东升表示。

推动数字赋能

——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以席卷之势改变各行各业。发展数字经济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抢答题。

2022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省委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决策部署,对标省“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格局,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数智赋能产业转型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行动,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数字生态,持续打造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

《方案》明确要求,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工程,依托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全国领先的 AI 产业集群,形成“中原智谷”。强化本土企业与华为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做强电子信息设备产业基地,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大力发展 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产业基地,数字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针对《方案》明确提出的‘做大做强数字产业’,我们将持续推进全市数据资源普查,强化数据资源目录动态更新,提升数据资源提供能力。同时,加大系统对接力度,拓展更多领域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数据动力。”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红伟说。

培育市场主体

——不断激发经营创造活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韧性所在,保住市场主体就是留住经济发展的“绿水青山”。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动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2.6万户,同比增长21.12%;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6万户,同比增长67.7%。

《方案》明确要求,巩固壮大民营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化民营经济创富功能,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能级。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全域创建行动,抓好长葛市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建设。研究制定惠企政策措施,开展多渠道多行业政策对接活动,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大力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到2025年,市场主体达到50万户,企业数量超过17万家,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突破300家,上市企业达到14家。

千方百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激发经营创造活力,经济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俊洲表示,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