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寻禹·探源

黄河冲出龙门咆哮向前的气势,成就了千古流传的“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传说,并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拼搏的勇气和神奇的仙气。

相传每年三月,黄河鲤鱼都要成群结队拼命地从下游逆流而上到上游产卵,目的就是让鱼卵布满整个黄河,确保其后代繁衍不绝。当鲤鱼从下游逆流而上,进入龙门峡谷后,水流湍急,可谓“无风三尺浪,平地一声雷”。鱼群为了抵消水流的冲击,只得拼力蹦出水面,跳跃前进。由于黄河鲤鱼特有的红首、赤尾、金鳞颜色,远远望去,红光一片,犹如祥云,蔚为壮观。

这个神话传说,实际上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把美好祈愿寄寓其中:认为鲤鱼只要跳过龙门,并经禹王

在额头点红之后,即可幻化为龙,一步登天。后来,人们把莘莘学子金榜题名称为“鱼跃龙门”,而金榜上的名字“点红”,也由此而来。据传,大禹不光给跳到第一的鲤鱼“点红”化龙,还会用他那只开凿龙门的巨手,在没跳过龙门的鲤鱼头上轻轻抚摸,鼓励它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另一个古老神话故事就是龙门版的“禹王锁蛟”。据说,当年大禹凿龙门时,龙门山其实就是一条阻碍黄河水进入大海的紫龙,它有个最小的女儿叫“蛟”。大禹凿开龙门,将紫龙拦腰斩断,紫龙临死时化为紫气,唤来女儿蛟龙,让她阻止大禹治水。于是到了6月,蛟龙兴风作浪,淹没了万顷良田,人畜死伤一片。大禹站在黄河岸边,

看着眼前的灾民无家可归,连连叹息,不知所措。这时,旁边有一老石匠向大禹献计:“锁蛟急如火,我愿献石锁。”于是大禹将蛟龙用大石锁锁在龙门出口的河心巨石上,从此黄河岸边一片安宁。

大禹一边治水,一边帮助沿岸人民发展生产。有一天,有只大雕来到大禹身边,对他说:“栽桑树,养金蚕,能致富。”大禹听后即刻动员先民们在错开河两岸山上栽植桑树,以这样的方式弥补父亲当年治水的失误。3年之后,错开河两岸绿意盎然,人人采桑,家家养蚕,两岸人民生活渐渐富裕起来。为了纪念鲧和禹,人们将此地取名为“桑树坪”,并称这一美丽故事为“禹王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