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襄城县财政局

积极建设“环首山美丽乡村示范带”

本报讯(通讯员 冀会林 秦基伟)近期,襄城县财政局充分利用省、市财政部门的支持政策,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首山周边的湛北乡和山头店镇14个村,积极建设“环首山美丽乡村示范带”,取得了明显成效,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

襄城县财政局充分利用首山公园、油菜花节、樱桃节等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环首山的湛北乡七里店、徐庄、古庄、李庄、姜庄、北姚、南姚、杨庄、尚庄、姜店等10个村,山头店镇孙庄、贾庄、姚庄、寺门等4个村,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注重融合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等,努力彰显乡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另外,该局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将生态农业开发、首山油菜花节、乡村旅游充分融合,注重沿路、沿河湖及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提升沿线景观整体效应,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全域美丽”的乡村风貌,形成襄城最美田园风光带。该局还紧扣产业发展、文旅休闲、绿色生态主线,扎实推进“两轴六区”建设。其中,“两轴”,即“首山漫游”和“油菜花海”两个景观轴;“六区”,即尚庄瓜蔬田园区、北姚樱桃采摘区、七里店小吃体验区、古庄等民宿文化区、海棠园生态观赏区、白灌渠水文化游览区。

在“环首山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实施过程中,襄城县财政局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工程实效。一是抓定位,促成效。该局围绕建成全省、全国美丽乡村的定位,整体统筹工作,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白灌渠整治、道路改建、集体经济等统筹推进,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时,狠抓特色文化,挖掘14个村不同的文化底蕴,打造各具内涵的美丽乡村。二是抓实施,促均衡。该局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坚持按照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庄的绿、亮、净、美、文“五化”;补齐短板,完善农村设施功能,实现了村内主干道的环路串联;树立样板,打造精品工程,高标准修每一段路、栽每一棵树、砌每一面墙、建每一条渠,把项目建成了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三是抓延伸,促内涵。该局延伸抓好村容村貌、生活习俗、文明乡风,从细节入手,从死角下手,打造干净、整洁、有序、优美的村庄;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选、“五好村民”表彰、“接老人回家”等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释放了社会正能量;倡导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培育文明新风,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了一批文明示范村。四是抓融合,促发展。在“环首山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初期,该局就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襄城县财政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首山景区、樱桃休闲采摘基地、尚庄大棚瓜蔬采摘基地、海棠园生态观光基地等生态旅游景点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首山”的总体形象,使乡村旅游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