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高质量发展教育 助力“五个强市”建设

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

聚力三年攻坚行动 推动教育品质提升

——鄢陵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纪实

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举行2023级军训会操表演暨总结表彰大会

鄢陵县实验小学校园读书节

鄢陵县人民路小学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小学生作业多样化

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在2023年许昌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鄢陵县实验学校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鄢陵县初级中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鄢陵县教体局提供)

本报记者 松召峰 崔天祥 通讯员 刘源 陈鑫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鄢陵县辖12个镇、1个正县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387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73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95所,在校学生125289人、在编教职工5821人。一直以来,鄢陵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来抓,不断加强对教育的统筹领导与顶层设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用实际行动使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战略落到实处。

勇立潮头,开拓进取。2020年以来,鄢陵县教体局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以下简称新三年攻坚)市级下达目标任务,按照“121”工作思路,聚焦“战略地位不牢、教育资源不均、教师队伍不强、教育质量不优、治理能力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难点问题和发展障碍,着力深化改革、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做强做优鄢陵教育。

真谋真抓促跨越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鄢陵县结合实际,制定《鄢陵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20—2022年)》《鄢陵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专班方案》《鄢陵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推进工作机制》等文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任务,为攻坚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为教育定目标。持之以恒把“抓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锁定“建设教育强县”目标,横下一条心、保持一股劲,坚定全县上下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动自觉、责任自觉。

为教育把方向。突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试点改革、集团化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文件,为鄢陵教育发展明确方向。

为教育建机制。持续推进县级主要领导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学校第一书记制度,让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教育优先发展的倡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建立健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汇报,人大、政协视察调研等制度,确保新三年攻坚扎实高效推进。

为教育夯实责任。每半年对各镇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各镇年度绩效考核总分,突出奖惩并重,督促镇政府履职尽责,确保新三年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聚焦聚力促转变

由于历史欠账多,鄢陵教育存在优质资源不足、发展不均、教师素能不强、质量不优等问题。这是摆在鄢陵县“教育人”面前的“必答题”。

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必答题”呢?

优布局、强基础。结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按照“全县一张图”,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三年内撤并乡村教学点及小规模学校31所,投资近6.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9所、中小学15所,有效化解“入学难”“大班额”。学前普惠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05所,覆盖率93%(省定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公办园幼儿占比达34.3%。数字校园达标校创建达标率100%,投资1020万元为全县38所中小学新配置智慧黑板、课桌凳、学生用床等,建设“专递课堂”36个(完成率100%),实现了优质师资共享。

强高中、重引领。严格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县长教育质量奖高中奖励权重;先后投资1850万元,实施县一高、县二高实验楼、宿舍楼、操场、教室空调配备等项目,完成25%的选课走班教室建设,以高中质量大提升引领全县教育事业新发展。

创品牌、精管理。实施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5所学校参与省、市中小学管理标准校、特色校、示范校评选,鄢陵县实验小学顺利通过省标准化管理特色校验收。

抓改革、提效能。完善“县管校聘”教师编制、岗位管理及退出机制,教师全员参与“校聘”,师资配置更加均衡;对2批校长职级制试点校的17名校长进行职级认定,校长队伍更加“职业化、学术化、专业化”;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完成首批3所试点校(县职教中心、县初中和县实验小学)领导班子配置;深化集团化办学,成立教育集团31个,覆盖89所中小学校近5万名师生,实现校际深度融合;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创建省“百城千园·家园共育”示范园3所、市家校合作示范校7所,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

创新创优促提升

鄢陵教育如何突破瓶颈制约,进入发展快车道?鄢陵“教育人”认为,只有抓牢质量提升的“牛鼻子”,突出重点,才能实现鄢陵教育质量“弯道超车”。

铸师魂、提师能。突出实效,常态化实施教师轮训每年不少于5000人次;实行编制动态管理,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招聘、吸收公费师范生等方式,三年补充教师622名,配齐配全学科教师;每年开展一次“最美教师”评选,唱响教育主旋律、弘扬师风正能量,三年244人荣获市、县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称号;按照“金字塔形”名师梯级培育体系,三年培育名师、骨干教师县级1050人、省市级459人,“六个一百”工程149人,培训“三名”工作室骨干成员300人,“三名”示范引领成效凸显。

抓质量、促提升。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显著。评选县示范课、观摩课380节,省市优质课、示范课212节,48名青年教师在市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围绕新中考、新高考,加强尖子生培优、临界生帮扶、中高考复习备考的研究与实践,全县中高招成绩三年屡创新高,2023年中招全县600分以上1015人(占总参考人数的12.4%)、500分以上3127人(占总参考人数的38.2%);高招本科上线率61.8%,(较2021、2022年分别提高18.3和7.4个百分点),文科3名考生分别居全市第2、3、9名。

健体制、强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先后取消教师负担项目14个。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全县先后建成双重预防体系平台1个、双重预防体系示范校及扩面提质学校16所。通过布局调整和扩容提质,化解“大班额”78个。推进县职教中心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大华广通科技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先后招收全日制康养旅游学生95人;整合中职资源,新增中职学位1550个;开展民办学校专项治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位占比降至5%以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鄢陵县教育系统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打造好的学校、选配好的校长、锻造好的老师、构建好的机制、营造好的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矢志不渝、笃行不怠,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更佳的业绩书写鄢陵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五大亮点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市、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培植五大亮点——

党建引领 思政铸魂

以党总支为核心,设立“党员先锋岗”;以“校长讲思政课”为抓手,大力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怀;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教体系统宣传队伍建设;成功打造“校史馆”“党史馆”等特色党建品牌,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

五育并举 立德树人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红色教育引入课堂,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实“阳光一小时”,将“两操”列入作息时间表予以保障;践行人文发展理念,助力困难学子圆梦;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服务实现全覆盖。

小班授课 以生为本

从源头控制化解“大班额”,每个教学班50人;组建培优团队,制定培优计划,集中力量对尖子生实行个性化、订餐式培养;坚持德育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

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谱写了2023年高考新篇章。该校郭恒江、魏静茹两名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许开鑫同学被海军飞行学院录取,263名同学被985、211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高中教育 特色发展

打好“四力”组合牌:在招生管理上持续用力,在办学条件上精准发力,在队伍建设上增强动力,在教育质量上实处着力。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本科上线率连年“双提升”。

多措并举谋发展——成立教研之家,组建“中国北斗班”,推行“课前一题”,实施“错题重考”,开展“风采教研月”活动,打造“青蓝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签约“优质生源基地”。

教师为本 重师优师

6批334名班主任和名师、骨干教师参加暑期集中培训;今年以来,72名教师获省、市、县级荣誉,其中多名教师荣获河南省名师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多渠道筹措资金,激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名师,让优教优酬真正落到实位。

鄢陵县初级中学

踔厉奋发守初心 笃行不怠启新程

鄢陵县初级中学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今年5月,该校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

历史传承——让文化“有根”

该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充分挖掘校内历史古迹尹宙碑,编写《走进尹宙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传授书法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举行“中秋诗词书法大赛”“爱我中华书画展”等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现风采,传承书法艺术。

思想引领——让文化“有魂”

该校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以环境育人为载体,实施“网格+文化+育人”校园治理模式,把“一训三风”和校徽醒目地展示在办公楼、教学楼和宿舍楼上,让学生举目可见;持续推进每周《新闻周刊》观看活动,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开阔学生视野;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认同、喜爱、过好传统节日;每年举办“最美班级”文化大赛,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环境建设——让文化“有形”

建立完善卫生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以“三化”为目标、以“四无”为标准,切实做到办公室、教室、功能室美观、整洁;高效利用黑板、橱窗、走廊等载体,强化优秀文化宣传;修缮大门、改造线路、更换窗帘、粉刷墙壁,装配53块智慧黑板;打造“时光书吧”“艺术墙”,积极探索“书香校园”。

活动建设——让文化“有痕”

该校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开展“文明之星”“新时代好少年”“特色班级”系列评比活动;以“每月一主题教育”为支撑,对学生进行爱国、理想、生命、赏识等方面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注重学生心理成长;以家校沟通为延伸,反馈德育教育成效。

鄢陵县实验小学

融美教育守初心 百年名校谱华章

鄢陵县实验小学以“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导航”为目标,将美融入教育,提出了“让每个生命更加美好”的办学理念。该校先后获得“河南省党建带队建示范校”“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校园”“许昌市精品学校”“许昌市市长质量奖先进单位”等荣誉。

党建引领:崇美党建,求真育人

该校坚持“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走好基层党建、党员示范、文化传承“三步棋”,助推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纵向、横向不断深入。

制度完善:规范管理,提升效能

努力打造“实干型”班子,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服务群众;以融美教育为统领、以完善制度作保障,科学设置管理架构,明晰管理路径,提升管理效能。

课程统领:融美课程,整合创新

以课程整合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初步形成集“德育、启智、艺术”于一体的校本融美课程体系,并以校园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各美其美的阳光少年。

专业发展:研训赋能,锤炼提升

强化教师基本功,以赛促练;加大教科研力度,以研促学;加强培训,以学促行;“青蓝”携手,共同成长;开展读书、反思、赛课活动,以行促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