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振 吕正子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0年以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多轮驱动,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攻坚任务落实落地。
三年来,示范区硬件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促进了辖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取得巨大成效。
推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
示范区奋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方面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另一方面聚焦育人根本任务,强力推进减负增效,坚持五育并举,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落实新课程标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示范区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遵循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夯实政府主体责任,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幼儿园布局规划,推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巩固提高公办园学位数量,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园建设使用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
示范区近年来新建并投用公办幼儿园2所,学前毛入园率和普惠性资源覆盖率两项指标均超过省定标准,公办园学位占比快速提升。经与市编办协调,积极为公办幼儿园核定教师所需编制。2023年招聘第一批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岗位。2023年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已在进行基础施工。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示范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好思政课,突出课程育人,积极落实国家课程,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优化德育教师团队,挖掘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示范区实验学校申报的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科学开展综合评价培养‘尚美’好少年”成功立项,成为许昌市唯一一个获得省级批复项目,引领示范区教育优质稳健发展。
示范区积极推进减负增效,规范课程开设,全面推进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提高作业设计水平。示范区实验学校“一管三精一辅导”的作业管理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示范区全力补齐教研队伍的体制机制短板。该区邀请市教研室与示范区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紧紧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两大核心任务,建立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教科研服务体系,孕育教育内涵发展的新形态,建立教育发展的新环境,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再提升。
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
示范区坚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采取代管、托管等模式,引进市级优质资源,成立许昌实验小学兰亭路校区和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尚东校区,实现了区域间密切合作、合力培育英才、共谋教育发展的“双赢”局面。经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快速拉动示范区优质资源总量扩容、质量提升,积极主动推进许昌市一中隆昌路校区、许昌实验小学万通街校区、许昌实验幼儿园万通街园区、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芙蓉台园区的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成立了示范区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指定专人负责,推进高标准规划建设,确立高水平办学目标,加大经费投入,逐项解决化解集团化办学过程的人财物、招生、教育教学管理秩序等问题,发挥教育集团优质教学资源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名校资源放大效应,促进辖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后,示范区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事业发展中,加大推进力度,做好项目服务,发挥代管作用,提升整体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能力,着力提升示范区基础教育质量,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