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高质量发展教育 助力“五个强市”建设

质量立校 文化兴校 特色强校 多元亮校

续写“低进优出”教育传奇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美丽校园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校际交流 共同提高 (本版图片均由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提供)

挥洒汗水 挑战自我

歌颂祖国 唱响未来

缅怀烈士 铭记历史

专业钢琴教师一对一授课

书香校园 诵读经典

激情高三 百日誓师

多彩社团 展示风采

本报记者 松召峰 任佳琼 通讯员 余蒙歌

艺体特色育桃李,书香翰墨绽芬芳。在古风与今韵交相辉映的大美莲城,有一所以艺术特色教育而闻名的学校,不断实现华丽的蜕变,璨然书写“低进优出”的教育传奇——她就是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体、音、美、书法等专业教育为特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拥有32年艺术特色办学经验。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共占地72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室、专业教室、多功能音乐报告厅,塑胶运动场,风雨篮球馆等先进的专业教学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几多蝶变,几多憧憬。奋力拔节,不断攀登。随着许昌教育新三年攻坚号角吹响,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多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科学谋划,努力担当,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校园足球学校”“国家级舞蹈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首批规范化汉字书写先进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校园” “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许昌市书香校园”“许昌市家校共育示范校”等国家、省、市级诸多荣誉称号;书法专业被列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美术专业获批许昌市一级学科基地、音乐专业获批许昌市二级学科基地。

近年来高考中,该校本科线上线人数从2019年227人到2020年359人再到2021年491人,实现了人数翻一番的目标。2022年,26名同学分别被中央财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双一流院校录取。2023年,该校再创佳绩,双A上线263人,本科上线471人,普文普理类本科上线28人,双一流院校录取人数再创新高,荣获2023年度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为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迈向名副其实的艺术特色教育名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核四驱”

——用艺术之光点亮学生梦想

兴教当以百年计,育人当为百年谋。多年来,学校精心谋划,科学管理,秉承“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思想,守正创新,立足办学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积极履行教育职责,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艺术特色教育”为核心,向着“人人上本科”的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思政铸魂、文化润心、实践创新”四驱并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走入理想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党建引领

——不断提升学校社会美誉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党建引领与教育教学工作深融互促,以高质量党建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真抓实干,打造“1243”党建模式,扛牢党建主体责任。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党委围绕“建强党建、高质发展、综合改革、坚守底线”的总体思路,紧扣学校实际,在着力提升各党支部要素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创建“五好党支部”工作基础,打造“1243”党建模式;突出“用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聚焦于“以标准化建设强基础,以品牌化建设强特色”两个方面,在“四三”工程建设上狠下功夫,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拓展党建工作的外延。

真学真悟,聚焦“常态学习”,提升履职能力。该校领导班子成员严守“团结、学习、反思、精细、务实”的工作标准,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同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省市远程学习等方式,为广大党员、教师补足思想和精神之钙,不断提高其学校管理理论学识,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管理才干,不断锻造其教育教学领导力和教学改革应变力。

通过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的深入实施,该校艺术特色办学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声誉蒸蒸日上,逐步成为许昌市体音美艺术特色教育学校的一面旗帜。

思政铸魂

——赓续艺体特色发展优质基因

思政课堂春风化雨,铸魂育人润物有声。在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一堂堂思政课熔铸了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赓续着艺体特色发展优质基因。

思政铸魂,德育为先。该校重点打造“1345”育人工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搭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师德提师能促发展,多样化特色化快发展三种载体;推进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教研、高效化课堂、科学化评价;完成理想教育、目标教育、激情教育、信心教育、安全教育五项教育。同时,该校创新思政教育机制,实施“党委+政教+教务+团委”大思政一体推进,将艺术特色与德育创新相结合,帮助学生挖掘生命潜能。

关注教师成长,打造思政团队。首先,以新教师入职培训为契机,带领新教师熟悉校史校况,聆听心理讲座,让新教师能尽快转变身份。其次,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帮助班主任提升工作能力。再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能力,掌握教育科学理念,为家校共育奠定坚实基础。

上好“思政课”,落实课程育人。该校党委落实了班子领导带头抓思政教育,带头上讲台讲思政课的主体责任制度;明确了新时代党对思政教师的“六个方面”要求,把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的必要目标,全力培育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发挥“阵地”作用,弘扬新时代正气。该校团委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寄语,做新时代青年”主题征文、读书日交流会、师生书画作品展、远足研学、志愿服务、主题团队会、师生朗诵比赛、红歌传唱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责任与担当,鼓舞了他们奋勇拼搏的勇气,更加坚定了他们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文化润心

——校园文化与特色教育并重并进

该校全面贯彻“文化化人 美育育人 以生为本 以爱育爱 以德换行”的理念,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建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在传承发展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特色。

该校不断做强做精传统特色。体、音、美、书法教育是学校传统特色,成果显著,经过近三十年的坚持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该校的体音美专业课除了配备专业课教师系统授课外,还依托专业社团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开设钟繇书法社,内容有书法文化常识、历代碑帖作品赏析、楷书隶书临摹和创作等。课堂上,教师手把手向学生传授用笔方法。同时注重对书法特长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培养专业的书法人才奠定基础。

美术专业课采取专业分科、走班教学模式,既尊重学生的学情,又能发挥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专长。学生从高一选课后开始进行美术专业教学,到高三艺考前有区分有重点地完成美术高考所要求的静物、人头像、动态人像的绘画学习,让哪怕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也能走上专业学习道路。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进行实践研学,大自然中的秀美风景、展览馆中的名家画作,老师的亲自指点,都让学生的眼界为之开阔,专业课的学习也事半功倍。

音乐专业是该校高考录取的一张名片。学校目前共开设有声乐、器乐、民舞三大类,建有专业的教师琴房、学生琴房、练声教室、舞蹈房等配套设施,购置钢琴70台,充分满足了两个校区音乐生的日常专业练习。音乐专业课程采取专业教师小班授课的模式,做到师生一对一、面对面授课,充分保障学习效果。除了本校专业教师的授课,该校还延请外来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为音乐生现场讲学。内外联动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此外,学校还依靠合唱团、音乐剧社团等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比赛,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让专业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结合。

在深耕细作传统特色教育的同时,该校不断开拓新特色,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成长奠基。该校着力推行“五大”艺术特色德育活动,即“艺术特色课程体系”“精粹生命主体课堂”“德育套餐品牌活动”“激情四射活力社团”“书香校园环境文化”,坚定地将艺术特色与德育创新相结合,帮助学生挖掘生命潜能;以省“名校长”“名专家”“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在多位国内知名专家的引领下,以由文化课、体音美艺术专业课、校本展演课程、学生实践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组成的学校艺术特色课程为支撑,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该校开设书法社、足球社、绘画社、国风社、音乐剧社团、合唱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利用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

精彩纷呈的赛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增加了多元渠道。该校通过承办许昌市“成长杯”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中国中西部青少年篮球锦标赛” “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等国家、省、市级艺术体育赛事;举办音乐会演、书画展览、特色教育成果展演等多种活动;参加“河南省墨香书法展示”“许昌市经典诗文硬笔书法大赛”“百首红歌接力唱”“校园美育节”等省市级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发展平台。

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注入了能量。激情飞扬的“踏青远足”,典雅隽永的诗歌诵读等活动早已成为许昌艺术体育特色教育品牌及行业标杆……多彩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使得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的莘莘学子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不仅能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走出校门也是光彩夺目。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的艺术特色教学不仅让众多学子实现了大学梦想,而且真正成为青年学子厚德笃学、成长成才的摇篮。体育专业学生王奕帆、李今朝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音乐专业学生王束绽、常生阳分别被大连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录取;杨诗宇、刘杨、郭茹玉分别被四川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录取;学校优秀毕业生刘涛于2021年荣获全国金钟奖美声组第一名;美术专业学生杨艺、刘睿等被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录取;2021级学生赵英彤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2019级学生任祎星、2020级学生刘之钢被评为“河南省三好学生”;2020级学生黄少良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生”……

实践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适合”教育

开启1+1办学2.0模式。第一个1即是合格的文化基础知识,第二个1即是学生学业理想,选择考取重点综合类大学或者体音美等专业学院。该校在高一第一学期末分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爱好,适时定位,通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来实现自己的学业理想。

启动日语小语种试点改革。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针对学校学生基础实际,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的前提下,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日语小语种试点教学改革工作,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外语成绩,提振学生的升学信心。

拓展专业课程。30年来,该校经过不懈的专业探索,该校专业特色教学已成长为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面旗帜。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宽艺体特长专业的培养范围,以优势专业为引领,充分带动艺体其他小项的发展,充分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指合拢出重拳”的艺体特长集聚优势。

实现联合办学结盟发展。2019年下半年,该校成功加入了许平汝漯高中学校发展联盟,和联盟内的多所学校在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研修、师生交流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实现了联盟校间的全方位地深度融合,更加坚定了学校特色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下一步,该校还要与国内体、音、美、书法专业更加顶尖的学校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得到国、内外大学的专业支撑,定向培养优秀学生,推动联盟教育多边形合作机制创新发展,成为一批国内重点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探索精品化教育教学模式。针对生源逐年增多的实际,该校采取精品化教学,既有利于发挥班级授课优势,又能兼顾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方便教师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又能充分保证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真正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各展其长。

积极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为了确保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省、市“三新”改革文件精神,该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的“三新”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小组工作办公室,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和教务科等职能科室全力配合,有条不紊推进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春上枝头万木葱,静待花开齐争荣。”百花怒放的背后,是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在各级政府、市教育局党组、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薪火相承,青蓝相继,不断探索,力求创新的不懈奋斗。

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多元亮校。相信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将继续以特色教育为引领,把教育教学质量提得更高,在更广阔的素质教育的跑道上跑得更快,延续“低进优出”的教育传奇,为更多学子铺就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