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松召峰 李嘉 通讯员 徐尧
许昌科技学校(许昌市五高)创建于1958年,是许昌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全日制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在校生7000余人 。教学、生活、运动、办公等区域划分清晰合理,硬件配套设施齐全。
荣誉见证不凡,奋斗铸就辉煌。作为首批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许昌科技学校(许昌市五高)荣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双高”建设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双重预防示范单位、省职业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许昌市明星学校等多项称号。
长久以来,许昌科技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学校以“探索职普融通的新时代教育,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培养终身学习的新时代教师,培育适切发展的新时代学生”为办学愿景,围绕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工作,重视党建引领,持续在师德师风、教师成长、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六方面下功夫,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办学之路。
肩负时代使命,进步永不停歇。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双高”学校,通过三年的“双高”建设,学校硬件和内涵建设得到快速提升。2022年,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20所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通过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验收,成功立项河南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023年,学校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新兴专业点建设项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骨干专业点建设项目。
高质党建 引领高质发展
“我们党员教师要发扬‘八一’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发展提质增效。”八一前夕,中共许昌科技学校委员会分支部的主题党日,该校党委书记李黎在活动中如是说。通过学习,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要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担当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将工作热情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动力,助力学校“五星”支部创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自2020年许昌科技学校(许昌市五高)被认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校以来,党建工作就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该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牢固树立“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该校党委以“一三四六强党建,争先创优促发展”作为党建文化建设品牌,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五星支部”和“清廉学校”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校始终聚焦这一根本性问题,引领全体教师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扎实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参观教育、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程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青青校园焕发新活力。
不仅如此,该校还围绕“以党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严守校园安全、党风廉政和育人质量这“三条底线”,制订学校“特色党建”引领计划实施方案,在校内选树“五星”党支部,打造“四双”工程创一流,着力党建工作的“六个下功夫”,营造“头雁领航、群雁争飞”的一流党建创建氛围。
德育润心 强化育人成果
8月16日,许昌科技学校(许昌市五高)2020级高三(2)班刘晶同学与家长专程来到学校,将一面“倾尽丹心育桃李 满腔热血铸师魂”的锦旗赠送给学校,向三年来学校及教师团队细心培养表示感谢。在今年的高考中,刘晶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学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她特别感谢学校教师团队的悉心教导和暖心陪伴,正是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才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走向五彩斑斓的人生风景线。
刘晶同学成长历程是该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缩影。许昌科技学校(许昌市五高)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工作观念,打造“一班一景一特色”的班级文化,树立具有新时代风范的“进学校都是才,出学校必有用”的人才观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观,构建“五育双培一树人”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该校办学成效显著提升,相继有学生被郑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集美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省内外一本高校录取,真正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金榜题名。
在日常教学中,该校一方面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通过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建设、新媒体宣传等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设施的设计与教学环境浑然一体,每栋楼宇的命名有着独具学校特色的人文内涵,真正实现了“让每棵树会说话、每栋楼会讲故事”的环境育人要求。
一方面以活动育人为抓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润德于心,助力成长。该校立足学生个性需求,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国旗护卫队、舞蹈社团、器乐协会等社团。同时,利用各类时间节点,将零散的活动按主题整合,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文明好少年”评比等活动。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团结协作、分工合作中,接受德育洗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活动中体验精彩、收获成长。
与此同时,该校不断创新体制,将立德树人延伸到管理的末梢,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一手抓学科德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意识形态等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中;一手抓教学常规、一日常规,把管理育人落实落细,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困难在一线解决,典型在一线推广,任务在一线落实,真正打通了学生德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创新体制,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7%,学校连续多年被合作企业评为“最佳合作院校”。
以赛兴校 “竞”显师生风采
“技能大赛是师生锻炼成长、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要以此次国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技能,彰显酒店行业的热情服务、团队协作、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8月28日,李黎为积极备战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项目国赛额参赛选手进行动员。
近年来,该校坚持以大赛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了教师队伍和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按照“建标准、育名家、强体系、抓引领、促全员”的发展思路,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基本理念,制定教师成长培育标准,促进教师梯级培养规范化。根据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不同专业、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采取“学校育名师,名师带骨干,骨干带全员”的举措,实施“师带徒”活动,加强教师成长过程的管理、诊断、改进,定向发力,全员提升、分级达标,构建层次分明、梯级推进的培养。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多途径助力教师学习培训、实践教学,反思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202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该校获得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2个、省级三等奖2个的优异成绩,其中思政团队连续两年荣获省级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为许昌职业教育的发展增了光,添了彩。
“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过去的一年,该校实现了职普的双翼齐飞。在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竞赛系列活动中,该校取得了省级一等奖16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16个的优异成绩,省级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市第一名;在河南省人社厅第二届技能竞赛中,该校4人荣获优胜奖;在第三届全国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该校3名参赛师生全部获奖,学生组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教师组比赛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同时,1人获得优秀教练奖。2023年高考,该校高中部坚持特色多样化发展道路,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荣获许昌市首批普通高中一级学科基地。
该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为抓手,以刘少英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有计划地对中青年班主任进行梯队培养。在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中,该校郭妍团队荣获省一等奖的佳绩,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荣获了国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延续了该校在该项比赛中连续6年荣获省级一等奖和连续两年征战国赛的辉煌。
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2021年,许昌科技学校秉持“合作共赢、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理念,与河南盛世恒信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中德实验班,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逐步形成“教、学、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云科技与学校合作,拓展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开设了国云定向班。2021年,国云科技计划分三期建设许昌国云科技公司,三期建成后,能为许昌本地解决250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让许昌科技学校信息类的学子不出许昌就可以在前沿高科技公司就业。国云一期已于2022年7月正式建成,开创了我市中职学校引资入地方的先河,真正实现了办一个专业兴一个产业。
“高端企业、龙头企业是各行业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近年来,我校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办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使学校办学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校校长李晓青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承载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有效模式,也是破除供需错配之下高素质技能人才掣肘的“关键一招”。
该校形成了“6415”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即推进“六共”建设(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实现“四项对接”(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成一个目标(企业的生产性效益与学校的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赢);凸显“五大亮点”(引进实力企业,筑牢合作平台;推进“双元育人”,服务本地产业;加强师资共建,扩大“双师”队伍;打造产业学院,创新教学模式;专业成果显著,校企合作共赢)。
学校信息类专业在2020年与有中科院背景的国云科技开展校企合作;汽车类专业在2019年与中国500强企业长城汽车开展校企合作;机电类专业在2020年与本市中德合作项目重点企业——河南盛世恒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下一步,信息类专业还将与北软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汽车类专业还将与上汽集团、比亚迪汽车开展合作。
在产教融合方面,许昌科技学校敢于“走出去”,善于“引进来”,做到了“有进有出”。
在“引进来”方面,邀请中科院博士到校为师生开展讲座;邀请德国路德思科专家及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专家,网上交流德国双元制先进教学理念。在“走出去”方面,学校组织信息类专业教师到国云科技总部开展培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中德实验班”骨干教师在到上海智能云科、上海大众、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相关企业、院校进行能力提升学习,为“双元制育人”打下坚实基础。
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均在97%以上,师生技能竞赛获奖比例不断提高。
通过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学校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形成了行业升级促进专业变革,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从而形成行业发展的“校企共建”育人新局面。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许昌科技学校将继续牢记教育初心,立足教育原点,遵循教育规律,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该校党委书记李黎表示,该校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紧跟许昌市“五个强市”战略,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扛在肩上,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对外宣传方面,积极向社会发声,学校对外宣传被中国教育报报道1次,“学习强国”平台选用10次,河南日报、河南教育时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6次,《许昌日报》、《许昌晨报》、许昌零距离报道60余次,抖音平台单条视频最高浏览量43.2万,视频号单条视频最高浏览量74万,单条视频最高点赞量5900多,形象宣传片《中招只是一场考试,选择在你手中》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最美职教印象”。学校连续四年被市教育局评为“许昌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增加了社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