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高质量发展教育 助力“五个强市”建设

以党建高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教育高质量夺取新三年攻坚胜利

——许昌市第六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纪实

抓实党建工作 发挥引领作用

党员志愿服务

德育教育

教师成长培训

劳动教育

体育活动

美育教育 (本版图片均由许昌市第六中学提供)

最美大课间

优美图书阅览环境

本报记者 张振 李嘉 通讯员 史向阳

天高云淡,秋风飒爽。再次走进许昌市第六中学宽敞的校门,不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涌动的喷泉流淌着校园的清幽,青葱的树木蕴含着季节的生机,孔子的雕像弥漫着书香的气息,鲜艳的国旗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还有高大的建筑、宽阔的操场、清洁的环境、崭新的版面、纯真的笑脸……在许昌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中,许昌市第六中学“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贯彻教育方针,执行“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发展,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学校先后荣获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装备先进单位、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第三批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学校、河南省最美大课间二等奖、首批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河南省第四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许昌市文明校园标兵”,被评为许昌市“书香校园”、“平安校园”、“阳光校园”、市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法治工作先进单位、市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和2023年度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初中教育先进学校等。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六中的付出与蝶变,一道道光环照亮了六中的未来和明天。

党建融合焕活力 红色引擎促发展

许昌市第六中学作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按照“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把党员骨干教师培养成学校管理者”的“三培养”机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以创建“五好党支部”“清廉学校”“许昌市党建工作示范校”为目标,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该校党总支坚持开展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树立“抓党建促融合,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思想,引领党员争做“业务突出星”“服务高效星”“文明和谐星”“廉洁法治星”。实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六项办法,即把党支部建设与年级管理相融合;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融合;把组织生活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把立足本职与作用发挥相融合;把强化党性锻炼与创新研讨模式相结合;把支部活动与服务群众相融合。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六中党建工作“四四五五制度”,党员组织生活“五六七制度”,号召全体党员亮出身份、作出承诺,引导党员教师在理想信念和教育教学业务两个层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行“首遇负责制”和“德育全员化”,引领老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智慧,提升师德水平,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始终将党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走出了管长远、出实效、利学生的育人之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该校以“党建融合”燃动立德树人“红色引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开辟思政工作新局面。按照“书记带头,委员跟进,全体党员参与”的要求,积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和“校长补源工程”遴选活动。在全体党员和团员中开展了“好书推荐 好书漂流 共读一本书”活动,以身边人说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了“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学校走进万里社区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和党员活动,到社区老年颐养中心开展唱红歌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开展问题学生大走访活动,组织退休党员代表到中共许昌第一个支部委员会旧址参观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到大别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为谱写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科研蓄动力 落实“双减”助成长

该校确定2023年为教师发展年,开展了诸如同课异构、优秀作业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等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加快构建学习团队,不断助力教师成长,做到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健全了“学校、教科室、教研组、教师”四级科研工作管理网络,制定了教师一系列教科研相关制度,使教科研工作与专业能力提升相结合,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政策支持、专业引领、青蓝工程、团队互助、个人研修等,多措并举,融合互动,不断修筑和拓宽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学校教师在各项比赛中荣获教育部精品课、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省优秀班主任、省义务教育优秀作业设计一等奖、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校采取“四减五增”措施,努力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四减”即减掉思想负担,转变教师家长观念;减掉多余的教辅,严格“一教一辅”;减掉频繁的考试,采取多元评价;减掉单一、齐步走的作业布置,采取个性化的作业设置。“五增”即增加课堂实效,优化教学方式;增强作业设置的精度,以学生为本;增强个别辅导,扩大面批面改;增强家校联系,获得家长认同;增加文体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通过“四减五增”,教师按照“梯度分级”“广度延伸”“深度开发”的作业设计原则,让作业设计更富有精准度、创新度、生长度,除了传统书面作业之外,细胞模型制作、腌制腊八蒜、酸奶发酵、美食地图绘制、运粮河水质调查等贴近生活、富有创意的实践型活动成为各学科作业设计的内容,努力打造有序、有趣、有效、有用的“四有教学”。

结合年龄特点和办学特色,学校坚持推进具有校本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落实“双减”政策与小组合作模式的融合共生关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模式不唯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通过升旗仪式和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表彰。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智育竞赛活动,在河南省WER教育机器人大赛、省计算机大赛、市三国文化旅游周等省、市级大赛中斩获多项殊荣。

五育并举聚合力 美育为主显特色

学校充分发挥新建高标准校园的硬件优势,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课程实施新途径、课堂教学新模式,持续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锻炼、注重美育熏陶、强化劳动教育等方面力求有创新、有突破、有特色、有亮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主题展演、体育竞赛、校内“责任田”农耕体验等活动,最终形成了“以德育人、以智启真、以体健身、以美塑心、以劳力行”的教育体系。2023年,该校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以德育人——该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着“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校训,提炼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五育并举、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处处体现了“德育为先”的首要地位,始终关注人的成长,努力营造人文关怀氛围,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围绕“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开展教育,最终确立了“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重大节日教育活动、家校共育”五大系列德育教育载体。该校坚持开展争创文明校园、文明学生、美德少年、最美学子评选活动,形成了树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氛围。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积极开展中华优秀经典诵读、感恩演讲比赛、德育征文、举办体育美育节、元旦班级联欢、戏曲进校园、书法绘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文明交通、爱绿护绿、网络文明传播、关爱空巢老人、关爱贫困学生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社会好评。

以智启真——学校从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自习、有效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规范集体备课,推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小组合作学习,彰显主体地位;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四清”任务;狠抓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教学”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以生为本,敢于给学生时间,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整个课堂师生互动良好、学生表现活跃,既启迪了学生智慧,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体健身——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要求。通过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大课间打造亮点,坚持“每月一赛”和举行秋季运动会,积极参加市“晨光杯”比赛,积极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举办首届校园体育美育节,坚持学生健康体质监测和心理咨询等,加强体育教育,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以美塑心——学校确立“美育教育”主题年,确定“全员美育、全学科美育”目标,致力于开展富有特色的美育教育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课程建设方面,积极申报了美育教育主题课题,开发了《中学生礼仪》校本课程,开设了礼仪风采社团,通过对学生基本礼仪、仪态以及中华传统礼仪之美的教育,提升学生对于礼仪之美的认识。各年级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开设有书法课及书法社团,并规定每天15分钟的书法练字时间。建设有规范的音乐、美术、书法教室,新建了全市一流的舞蹈排练厅、艺术展演报告厅,同时利用教学楼空闲区域设置了艺术角,对学生的优秀美术、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充分发挥校内师资优势,开设了墨韵书画社、添翼美术社团、音乐社团、扎染社团、手工社团等艺术特色社团。开展美育系列主题活动,如经典诵读展演、迎新年文艺节、校园书法大赛、绘画大赛、歌舞大赛、手工艺术品大赛等,并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组织带领学生到钧瓷博物馆欣赏钧瓷之美,并进行钧瓷制作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本土工艺美术作品之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校提出将美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特色美育活动,如“古诗词中的美景”诗词赏析、“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之美”、“海底两万里——名著之美”、“名画对对碰”、名画模仿秀、名画模仿再创作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养成审美习惯。

以劳力行——一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值日评比等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二是做好家校联动,利用春节、“五一”等传统节日开展家务劳动,并在学校信息平台上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情趣。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内有限的空间资源,为学生开辟劳动实践场地,将劳动实践基地分配给各班作为“责任田”,种植蔬菜瓜果。四是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要求上好劳动教育课,定期到实践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树立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许昌市第六中学全体师生不畏艰难,同舟共济,砥砺奋进,克服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夺取胜利作出了六中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