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引金融“活水” 润实体经济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访许昌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进营

本报记者 王丽霞 董蕊 通讯员 祁彦召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许昌市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若干措施》,支持我们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助力资本市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我市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了政策保障。我们将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近日,许昌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进营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

精准高效服务

充分纾解融资难题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今年以来,市金融工作局成立“一办三专班”,强化督导考核、服务对接,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两轮满意度调查走访,就小微企业融资中关注的问题,进行“三清单”公示和“融资四问答”宣讲。该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创新举措被省政府门户网站进行经验推广。同时,我市发挥“融资+融智”的“搭桥梁”优势,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1至7月,全市共组织政银企对接155场,为1171个融资主体授信347.98亿元。为助推乡村振兴,我市以金融帮扶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1.45万户7.46亿元,贷款余额户数占比44.31%,位于全省前列。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支持许昌市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李进营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全年信贷投放目标任务,以充沛的金融‘活水’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多方合力

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区域股权挂牌企业700多家,呈现出“梯次推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县均成立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库,强化上市奖补支持,不断激发企业上市(挂牌)动力。我市还不断优化企业上市“软环境”,先后与河南证监局、河南上市公司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与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通过专家现场指导、企业参观交易所等形式,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加速推动企业上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优秀企业开启新篇章的重要机遇。我们将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培育力度、畅通绿色通道等措施,助力我市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李进营告诉记者。

多措并举

着力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干事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许昌市促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担保业务风险补偿、担保业务保费补贴等奖补政策,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我市还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动构建“县级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模式,为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提供金融保障。上半年,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与襄城县、鄢陵县、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农业信贷担保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协议》。截至6月底,全市今年新增担保金额7.59亿元,融资担保年化综合费率为0.89%。

“下一步,我们将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列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台账,鼓励县(市、区)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组织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服务效能。”李进营告诉记者。

在采访的最后,李进营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有更大作为,在推进企业上市上有更大突破,在深化金融改革上有更大成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