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提升救助服务质效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截至8月底,全市共发放救助资金2.8亿元

本报讯(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程海灵)“感谢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不但为我办理了低保,让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且耐心开导我,解开了我多年的心结,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近日,家住魏都区新兴街道办事处的许大姐握着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许大姐年过五旬,因家庭突遭变故,生活陷入困境。我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按照相关规定为其发放了临时救助,并将其纳入低保,保障了她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慈善超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目前,全市已有6家慈善超市投入使用,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救助服务。

同时,市民政局坚持精准救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和“铁脚板”,真正摸清群众诉求。针对群众个性化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强化统筹推进,全力以赴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8月底,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及实地走访排查,共将13250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

此外,市民政局还督促各地规范准入条件,在低保、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审核确认及认定过程中,综合考虑申请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刚性支出情况。完善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持续扩大政策保障范围,提升救助效能。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8.2万余人、城乡特困人员2.1万余人,临时救助3308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2.8亿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我们将不断增强做好困难群众关爱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提升救助服务质效,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刘向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