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华
大学生小吴(化名)在某国企上班,但刚工作了一年,就常常在工作中提不起兴致、感到疲惫,只想立刻辞职。可辞职后再找一份怎样的工作,他却没有丝毫打算。于是,他每天只是依照惯性上班,在“辞与不辞”间备受折磨。
“他的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职业倦怠综合征’。”近日,许昌市建安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王辉告诉记者,“职业倦怠综合征”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简单来说,就是你有能力去工作,却没动力投入工作。
“职场新人与职场老人的职业倦怠原因不同。”王辉介绍,一般来说,职场新人出现职业倦怠多因不适应岗位要求。职场老人出现职业倦怠则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工作变动或工作量增加,能力不足以应付职场需求,从而产生能量被耗光的脱力感与挫败感;另一种是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但没有成就感、价值感。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人,职业倦怠都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即情绪枯竭、去人性化和效能丧失。
情绪枯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工作缺乏热情、没有工作动力、拖拉延误,比如明明有很多工作,但就是不愿意马上完成上交,一直拖着,直到快到规定完成时间才匆忙赶工;或者压力过大,能量感缺乏,特别容易疲劳。
去人性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除了工作上不得不进行的交流外,对工作对象或同事没有情绪的投放,对工作敷衍了事,对他人消极、冷淡、过分隔离。
效能丧失最明显体现在对自我价值和工作价值的消极评价上,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常常伴随无力感、抑郁感。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该怎么办呢?
“如果察觉到自己产生了早期的职业倦怠,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进行自我缓解。”王辉说,自我缓解的重点在于接纳自己的局限,和周围人加强沟通,同时转变自己的心态,多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肯定。
要学会沟通,懂得拒绝。很多压力来自不懂拒绝而多出来的工作。面对批评时,脸皮要“厚”,不要将批评变成沉重的思想负担,还要多些积极的自我暗示,肯定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强化自我意识,找到工作的意义。”王辉强调,只有神圣的意义感,才能让我们体验到工作的价值、自己的价值。
当然,如果感觉到职业倦怠已经对工作、生活、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工作效率严重降低,无法胜任,最好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心理医生会帮助患者寻找和强化心理支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