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县域新闻

襄城县汾陈镇

齐心合力抓创建 美丽乡村换新颜

本报记者 侯力强 通讯员 胡阿思 徐志勇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襄城县汾陈镇以创建“生态宜居星”为抓手,按照“全员参与、镇村协同”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助推美丽乡村创建,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整治的“含金量”,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科学制定标准。成立村镇规划委员会,制定《汾陈镇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道路、绿化、照明和河道等公共设施的管护制度,落实台账化管理机制,明确镇主要负责同志主抓、主管副职协抓、机关干部承担主责、村(社区)“两委”干部具体实施、村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五级联动格局。通过自查自纠、监督举报等方式发现村容村貌差、垃圾乱丢乱倒等相关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无盲区、无死角、无缝隙,目前发现问题42处,已整改39处。

有序推进治理。围绕“先拆除、再整治、后提升”的思路,拆除农村废弃圈舍,为乡村规划布局、环境优化等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共拆除老旧危房及违建烟炕51间,修建下水道2000余米,村内储备建设用地30余亩,对有条件进行绿化提升或节点打造的位置进行整体提升。结合“一宅变四园”,将空闲地、撂荒地、“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种植柿树、桃树、枇杷树、海棠等果树1800余株,打造小微景观,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以小景致带动全镇人居环境大提升、大改观,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福利”。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月观摩、季评比的模式,围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的目标,对前期划分的网格分组进行实地检查。针对各村(社区)存在的问题,拉出清单,逐项反馈、逐一整改,动态保持整治成效。各管理区统筹安排,将30个村(社区)划分为“三档”,村庄根据实际主动申请本村档级,由镇党委统一负责验收,确保档级评选公开透明,对于工作先进的村(社区)予以表彰,对落后的村(社区)进行黄牌警告。今年以来,该镇已展开评比2次,评出先进村(社区)5个、落后村(社区)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