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合作社的板蓝根一开始收,我们几个就来了。能守着家门口挣工资,这好事往哪儿找啊!”10月31日,在禹州市方岗镇黄庄村晟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板蓝根地里,杨转、张桂香、李怀柱等几名村民正熟练地分拣中药材。
10月底,该合作社今年种植的50多亩板蓝根进入收获期。专业挖药机把中药材从土里刨出,20多名分拣员跟在后边仔细分拣,并立即用三轮车转运到水泥地面上晾晒。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如何在现有土地上带领群众致富,黄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军雷一直在思考探索。他通过充分调研,决定围绕土地做文章,改种附加值高的中药材。“只要掌握过硬技术、准确判断市场,就一定能够成功。”李军雷鼓励大家。
看到黄庄村干事创业的决心,方岗镇依托境内的东炉水库,通过铺设管道,为黄庄村实施灌溉引水工程。如今,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已修建完工,120多个出水口直接建到田间地头。
今年夏季麦收后,在农业、组织等部门及“联乡帮村”干部的帮助下,该村“两委”动员群众成立了晟旺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群众100多亩土地,根据中药材市场需求和行情,种植决明子、药荆芥、板蓝根等低投入、风险小的中药材。“板蓝根浑身都是宝,根部能做饮片、颗粒,叶子可以制作口服液,并且价格合理、价值较高。”该合作社理事王亚勋说。
在中药材生长管理上,该合作社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喷洒农药,不用除草剂,确保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由于今年雨水充足,板蓝根收成很好,平均每亩收获鲜品300多公斤,预计收入15万元。
中药材种植为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流转100余亩土地,群众每年都能获得固定租金;中药材从种到收4个月时间都需要人手,最多时一天要用50多人,村民可以就近上班挣工资。村民姜荷花、蔡彩霞就在该合作社上班,一个月收入都有2000多元。
中药材收获期,需要更多熟练技工分拣、晾晒、切片。“根系粗壮的用于切饮片,稍细的用来打粉供应药厂。”正在按等级分拣的村民张桂香说。
初步试验的成功,让该合作社更有信心,也让群众看到了希望。李军雷决定动员群众再流转225亩土地,种植效益更高的白芷、元胡和血参等品种;同时,设置两个种植片区,通过让群众亲手参与种植、管理,鼓励他们跟着学、跟着种,逐步扩大全村中药材种植规模。
“合作社挣钱是小事,关键是要通过事实改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打破守旧的小农意识,带领乡亲们种植中药材挣大钱,在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李军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