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侯力强)11月10日,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发布会在郑州举行,享有“中原硅都”美誉的襄城县在高端硅碳“黄金产业链”上的发展再次提速。
在成果发布会前,《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评审。此规划将作为河南省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为培育国内产业链条最长、竞争优势最强、循环经济效果最优的硅碳新材料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的硅碳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先进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对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园提出了“136”发展思路,即瞄准1个目标,做大3类产品,抓牢6条产业链:1个国家级千亿元特色硅碳新材料产业园;3类高端新材料支柱产业,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6个产业链条,碳基新材料、硅基材料、光伏与储能、功能性纳米材料、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供氢与清洁能源产业链。近期到2025年,销售收入迈进千亿级园区行列;中期到2035年,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迈进全国先进产业园行列。
近年来,襄城县大力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培育出硅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煤化工产业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华丽蝶变。
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布局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在平煤神马集团、河南投资集团等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产业园规划面积 15.18 平方公里,累计投资超 1000 亿元,入驻各类企业 200 余家,培育超百亿企业 2 家,已成为充满活力、备受关注、富有成效和影响力的许昌市主导产业。
襄城县将依托良好产业基础,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坚定不移推进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氢能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十四五”末,建成要素保障齐全、主导产业明确、循环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迈进全国先进产业园行列,形成与中国尼龙城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横跨襄城县和平顶山市叶县、高新区3个县(区)的豫西南工业长廊。
成果发布会上,河南省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和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将发挥省企联和企协丰富的专家人脉资源和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全力助推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