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视野

一株幼苗终参天 一枝独秀傲群芳

——2023年许昌市小记者工作会胜利召开

2023年许昌市小记者工作会现场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本报记者 松召峰

11月11日,初冬的许昌迎来初雪,凛冽中更添一份意境。许昌日报社大楼内,更是热流涌动。

当日,带着9.5万余名小记者的期待,携着9.5万多个家庭的希冀, 2023年许昌市小记者工作会胜利召开。关心小记者发展的各级领导,支持小记者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在2023年小记者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齐聚一堂,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全面开启新一年小记者工作,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征途上再立新功……

一如既往,一枝独秀

小记者工作继续领跑全国

“9.5万多名小记者”,这是2023年许昌晨报小记者的总人数,也是我市素质教育的一份完美答卷。

“今年我们逆势而上,不仅领跑全国,稳居全国第一,而且真正做到了一枝独秀。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协同作战、共同拼搏的结果!”在11月11日的工作会上,许昌日报社教育文体融媒中心负责人、《许昌晨报小记者》主编张振充满振奋且饱含深情地说。

总有一些标杆催人奋进。2023年,建安区实验中学、市文化街小学、市南关村小学3所学校的小记者都在3000人以上;市健康路小学、魏都区实验学校、市光明路小学、建安区实验小学、建安区魏风路小学、禹州市第三实验学校的小记者都在2000人以上,以上学校都被评为“小记者明星学校”。小记者突破千人,被评为“小记者学校”的有23所;小记者在600人以上,被评为“小记者社团工作先进学校”的有19所。此外,市区的几所寄宿制学校,包括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民办建安初级中学小学部、许昌双语实验小学、许昌市文峰小学、文华小学、许昌市阳光学校等,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小记者全员发展。

总有一些成长在持续发生。2023年,在新一届党委支持下,许昌日报社成立了教育文体融媒中心,全力服务全市小记者。该中心围绕办报、宣传及小记者活动,开拓创新谋发展、一心一意做服务。今年以来,教育文体融媒中心继续落实《许昌晨报小记者》“封面杂志化、版面清新化”这一理念,相继推出了《封面小记者》《大校长寄语》《名师大讲堂》等栏目,版面更加灵动,内容更加丰富;围绕各种节日以及德育活动、家校合作、“双减”政策、劳动实践、文明校园、安全教育等进行专题策划,全面宣传,刊发、播放各种稿件3000余件,选登小记者各类优秀作品近万件;在《许昌日报》《许昌晨报》《许昌晨报小记者》三份报纸的基础上,在“许昌时刻”新媒体平台、“学习强国”许昌平台的统领下,逐步形成了微信公众号“许昌小记者”“许昌微报”、视频号“许报教育”“许昌小记者”等多媒体平台组合的全媒体矩阵,真正做到了多维度、多梯度,高频度、高效率传播。

总有一些创新在默默进行。在活动上,许昌日报社灵活运用政策,结合国家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政策,继续打造小记者活动品牌,为小记者成长助力:继续推出小记者国防教育、小记者三国文化、小记者趣味科学实验、小记者航天航模展演等小记者进校园活动近300场;与市文广旅局互联互动,和市体育局等单位深度结合,开展许昌市首届小记者亲子迷你马拉松,成为许昌全民健身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一”“十一”期间,开展万名小记者爱心淘宝大会,活动累计持续8天,先后吸引了5万多名小记者和家长参与……

良好的土壤,滋养出生机勃勃的幼苗。2023年 “十佳小记者”代表、禹州市第三实验学校学生张倚宁用稚嫩的声音诉说了“小记者”带给她的成长:“在与‘小记者’一同成长的时光里,我发现自己变化了很多。以前那个害羞、腼腆的我,变得更加自信、阳光、活泼……这一切都得益于‘小记者’的经历!” “十佳辅导老师”代表、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辅导员杨显说:“《许昌晨报小记者》已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每周五下午欣赏课,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因为新的报纸发下来了……报纸让孩子们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升了写作能力。”

市文化街小学(2023年小记者工作先进学校代表)校长李旭对小记者工作充满感情。“作为一名教坛老兵,我目睹了‘小记者’的发展与创新,更共情于几十年只为做好小记者工作这一件事的专注和执着。如今,许昌日报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家长的信任与青睐……未来,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小记者工作,使强大的小记者团队持之以恒,成为社会声誉的常青树!”

殷殷嘱托,句句叮咛

各方呵护幼苗成大树

从19年前的“0”起步,到如今的“9.5万多名”,小记者这株幼苗,终成参天大树。

当日,现场涌动的热情让人感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庆,共青团许昌市委书记周垚,许昌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珂,许昌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延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笑辉,许昌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罗校远出席会议;各县(市、区)宣传部副部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教体(育)局局长、副局长,教体(育)局负责小记者工作的相关人员,市区部分小学校长及民办学校校长、各县(市、区)部分中小学校长代表也赶到现场。

对小记者工作从上而下的重视和关怀,从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得到了最大凸显。而这也正是“小记者”这株幼苗能够在19年的风雨中逐步成长、壮大的根本所在。

工作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明表示,多年来,小记者工作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抓手。他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好小记者这个平台的作用,将小记者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将教书育人、研学实践与小记者活动有机结合,作为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小记者活动当中,不断提高小记者的综合能力,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还要求许昌日报社继续借助媒体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多元整合,全力打造,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活动内容,为开展小记者活动提供人员、场所、物资和创意支持,致力于把小记者活动打造成一个多方参与、各尽所能、资源互补的开放式平台,最终让孩子受益。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庆将小记者工作与国家、省、市的教育政策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向与会人员阐述了小记者工作的意义。他表示,今年,全市教育系统“全力以赴拼发展,聚精会神抓育人”,对标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发展定位,全力建设具有许昌辨识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他强调,小记者工作要主动参与到全市教育大局中来,各级各部门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丰富活动,提升教育“高质量”;坚持融入大局,营造“崇文重教”的氛围;坚持走出校门,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他要求,各县(市、区)教育部门为小记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各学校加强与许昌日报社密切配合,各位辅导员增强职业自豪感,小记者做好榜样,通力合作,促进小记者更好、更快发展,助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的积极推动下,2023年建安区小记者工作实现新突破,小记者接近1.6万人,建安区教体局被评为2023年许昌市小记者工作先进工作单位。在做经验分享时,建安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周华锋说,党报直接领导下的小记者工作,以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灵活高效的运行模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信任和喜爱。在建安区,经过多年的运行和调整,小记者工作已经深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形成良性互动。该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把活动开展得再丰富一些,让每名小记者都能从中受益,让每名学生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一句句饱含关怀的话语,一声声充满关切的嘱托,激起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也掀开了新一年小记者工作的新篇章……

奋勇争先,全面出彩

将小记者品牌擦得更亮

从 “0”到“9.5万多名”,是一条完美的成长曲线,却不是发展的终点。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新的一年,许昌日报社将围绕“助力学生健康发展、推动教育品牌提升”这一谋划,力争做到全面出彩。

——设立教育融媒工作站,让教育宣传更出彩。在教育文体融媒中心的基础上,新的一年,许昌日报社将在各个县(市、区)教体(育)局设立教育融媒工作站,并聘请一批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人员作为工作站站长,服务区域小记者工作及教育宣传,助力“崇文重教”氛围的营造。同时,许昌日报社将分区域对各学校的小记者工作负责人进行新闻知识培训,提升其新闻洞察力和敏锐力,通过发掘基层一线教育典型,与教育融媒工作站及报社全媒体平台无缝对接,让那些鲜活的、有温度的、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及新闻素材源源不断地得以呈现,唱响许昌教育最强音。

——探索新栏目,让报纸更出彩。新的一年,许昌日报社教育文体融媒中心仍将牢记办报宗旨,清晰内容定位,不断对报纸内容及栏目进行优化更新,尝试开设《新闻微课堂》《小小摄影家》《校园安全官》《读报小达人》《有话对您说》等栏目,通过诸多栏目的开设及采访活动,多方面培养孩子人文素养及新闻素养。

——促进孩子身心全面成长,让活动更出彩。结合国家“双减”、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等政策,创新形式,让小记者活动更出彩……

小记者虽“小”,却关乎祖国未来;这份事业虽普通,却有大大的作为。新的一年,小记者工作将围绕“崇文重教大教育”这一理念和目标,继续壮大小记者队伍,擦亮小记者品牌,唱响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书写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