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白树伟)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长效保障机制等三类典型案例的通知》,建安区“四好农村路”创建经验做法——“打造特色产业路 助力共同富裕”入选全国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是河南省此次入选的唯一典型案例。
近年来,建安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总目标,以推动城乡融合、方便群众出行、促进群众增收为落脚点, 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创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经验”。
一是聚焦共同富裕,打造特色产业路。围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以“交通+”复合型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打造特色产业路。先后投入资金10.9亿元,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06公里,全部乡(镇、街道办)三级以上公路通达率为100%,形成了对外高效便捷、城乡紧密联系、服务能力充足的特色产业路网体系。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打造特色产业路。谋划实施了东部旅游养生产业带、西部都市农业产业带、南部“三国文化+四海林木+特色农业”经济带、北部5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交通物流、电商、高铁通达示范园区,坚持道路同绿化、微地形、路田分家,高标准同步设计,形成了错落有致、四季见绿的绿化景观效果,打造了一批城乡居民旅游休憩、观光运动的好去处。
三是顺应群众期盼,打造特色产业路。优化调整公交路线28条,实现了城乡公交全覆盖,让群众坐上了花1元钱直达新城区的幸福公交车。在全域建立完善了集邮件处理、农产品仓配、快件代收代投等业务于一体的区、乡、村三级邮政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了网络节点共建共享、运力资源互用互补的良好局面。一批现代农场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余人。通过“四好农村路”串联起来的产业带、社区工厂和现代农场,以“企业+村集体经济+群众”的利益联结模式,既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