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设立了档发加工就业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社区线上建立微信群、网格群等,线下打电话、上门走访、征求‘微心愿’等,多渠道收集居民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日前,提起社区贴心、精准的便民服务,魏都区新兴街道裴山庙社区居民骆艳芳称赞道。
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发力之处。
今年以来,魏都区在“红色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发力,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主题教育,创造性探索开展党员群众“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让“党员服务”对接“群众需求”:通过进百家门,贴近群众,实现“双认识”;通过暖百家心,帮扶群众,助推“双信任”;通过结百家亲,团结群众,达到“双认同”。魏都区及时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使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加快走出一条理念更新、效能更高、活力更足、机制更全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
减与增——
优化网格、科学管理,打通基层治理“末端神经”
“现在好了,私自占用公共场所的小菜园被清理了,变成居民休闲健身的广场,小孩儿有地方玩了,环境也好了,真的太感谢社区了。”日前,家住魏都区北大街道新村社区安装公司家属院的居民,看着宽敞的休闲广场称赞道。
新村社区安装公司家属院始建于1971年,私设小菜园、乱停乱放、无人看管一直是该家属院治理的“老大难”问题。新村社区深入推进“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全面开展“进百家门、暖百家心、结百家亲”活动,联合区直下派单位巡察办入户走访居民269户,收集社情民意37例,遴选出单元长52个。
小庭院里话协商、共谋庭院“微治理”。“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发现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家属院广场私设菜园现象。为做好行动前的动员工作,网格党支部书记带领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入户、电话沟通、张贴公告、居民群通知等方式,引导居民对所种植的蔬菜进行清理。”新村社区党委书记柴松杰介绍。
在北大街道多方协调及区教体局和园林中心的支持下,新村社区对清理小菜园后,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的广场集中安装、更换了一批健身器材并种植行道绿化树,满足辖区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切实营造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激发居民自治共治活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同样,文峰街道河西社区按照“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原则,联合“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分包单位,成立了8个网格党支部,实现了以党建引领赋能“小网格”,助力基层治理大提升;并用好网格微信群,各网格员从中收集民情,集合社区民警、下派“第一书记”、网格长、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力量,基本上做到了把困难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怨气消解在网格。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魏都区印发了《魏都区关于深化红色治理做实网格体系推动党员群众“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方案》,推动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建设,推进资源力量下沉,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同时,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服务精细、责任明确”的原则,对全区网格进一步优化,科学划分管理单元,将原来的620个网格精减至539个,为辖区老百姓、商户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
散与聚——
党建引领“一条心”,以共治求善治,用善治谋长治
东大街道文惠社区纺织厂家属院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居民被地下室渗水问题困扰。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日前,魏都区信访局下派“第一书记”主动与社区干部、庭院“5+3”自治人员一起商讨解决方案,逐门逐户做思想工作,筹集水网管道维修费用,及时进行修缮,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心病”。
为解决丁庄街道丁庄社区群众反映的天然气安装问题,魏都区人社局与丁庄社区“两委”干部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认真听取群众对天然气安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召开推进会议,与天然气公司对接安装事宜。如今,社区居民已经用上了“放心气”。
在了解到北大街道玉皇阁社区辖区市公安局家属院中存在用电安全隐患后,魏都区政数局下属事业单位行政服务中心党支部会同社区、电力公司和居民代表,及时了解情况、确定方案、联系电力施工单位,消除安全隐患,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以整合力量为重点,魏都区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结合区直部门职能,选派48名区直单位“一把手”兼任89个社区的“第一书记”,选派539名优秀区直干部兼任社区网格“第一书记”;实行政法系统“三官一律”进社区、到小区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警力下沉日”活动,620名政法干警“零距离”“面对面”与群众联系,目前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80余件,提供法治便民服务160余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干警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
以共治求善治,魏都区积极推进业委会(物管会)组建,调动自治力量,建立以“城市社区红色治理专班长—小区长—庭院长—楼栋长—单元长”和“涉农社区红色治理专班长—居民组长—党员中心户”为主体的“5+3”自治体系,构建熟人社会,让身边人解决身边事,使矛盾纠纷吸附到庭院楼栋,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远与近——
“硬件”“软件”齐发力,串起“三双”服务网
“这是‘三双’服务钥匙扣,请您收好,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近日,魏都区文峰街道游园社区的党员陆续收到了一枚小小的钥匙扣。为方便和居民群众搭建“三双”工作架构,游园社区创新“三双”工作走访举措,把服务牌设计成钥匙扣,正面以游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背景,背面印有“三双”服务及社区服务热线,小巧精致又实用。
“钥匙扣不易丢失,挂上钥匙,别在腰间,有需要时可以随时找到电话联系,面对群众还能亮出党员身份。社区这个点子真好!”辖区第一食品厂家属院的党员王光说。
为进一步丰富服务群众的载体和方式,魏都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硬件上按照城市社区“一有七中心”、涉农社区“三有五中心”的标准规范化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网格党组织和各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有力平台。
在软件上,魏都区遵循“按需设置、务求实效”的原则,探索提供水费、电费、暖气费等代办服务,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同时,定期开展“进百家门、暖百家心、结百家亲”活动,机关下沉干部同街道、社区干部一起登门入户、走街串巷,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公开透明帮助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小区物业管理、信访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区委组织部统一汇总,交区委办统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逐项整改办结,最大限度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依托阵地资源,践行服务群众初心。截至目前,全区已走访群众2万余户,先后协商解决积水点改造、小区美化亮化、非机动车充电桩加装等诉求2000余件。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一个个小行动,凝聚起基层治理大合力。下一步,魏都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聚焦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把居民需求放到第一位,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