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文周,中学高级教师,知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文理论研究专家、中小学作文辅导专家、“全景作文课堂”创始人。曾任《花果山》杂志主编,许昌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许昌市校园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作文技巧》《中小学作文技法40讲》等语文类图书60余本,出版长篇小说《中国男孩》《中国女孩》等。近年来,又潜心长篇生肖童话的创作中,已出版《鼠王国迁徙记》三部曲、《百岁鼠王的荒唐事》等。
景文周,中学高级教师,知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文理论研究专家、中小学作文辅导专家、“全景作文课堂”创始人。曾任《花果山》杂志主编,许昌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许昌市校园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作文技巧》《中小学作文技法40讲》等语文类图书60余本,出版长篇小说《中国男孩》《中国女孩》等。近年来,又潜心长篇生肖童话的创作中,已出版《鼠王国迁徙记》三部曲、《百岁鼠王的荒唐事》等。
写景作文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它不仅要描绘出某一景点内的具体景物和特征,还要做到尽可能让习作美起来。怎么做呢?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要描写景物的“光”。
自然景物中,“光”的特点极为突出,如初升的太阳,十五的月亮,漫天的星星,灿烂的晚霞,瑰丽的彩虹,晶莹的露珠等等,给人视觉上的光感是十分强烈的。描写这些景物,一定要抓住它们不同的“光”的特点。例如巴金在《海上日出》中的一段文字:“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作者描绘了太阳透出重围后发出的强烈的光,从而把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连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这段文字叙述具体,形象逼真。再如《山村即景》中的一段:“山村彻底苏醒了,无论是远处还是近旁,一道道标枪似的阳光从茂密的树叶间投射下来,映红了斑驳的地面,连小动物身上也亮堂多了。”阳光“投射下来”,“映红了斑驳的地面,连小动物身上也亮堂多了”。这是光的作用。有了“光”的描述,习作也跟着亮丽起来。
二要描写景物的“声”。
自然界的声音是极为奇妙的。风吟海啸、鸟叫虫鸣,本身就是一支和谐的音乐,抓住自然景物“声”的特点描绘,使自然景物的形象感、立体感更强。先看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的几句:“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过山洞,潺潺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滴滴答答”“潺潺”“訇訇”,写出了三种不同的水声,形容巧妙真切。再如:“一会儿工夫,就听见树林深处有一只鸟叫了起来,接着,另一只鸟马上发声应和。不久,许多不知名的鸟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唱起来了”,“各种声音随之而来,奏出了一曲晨光交响乐。”通过对声音的描述把单调的树林写得热闹起来,生动起来。
三要描写景物的“形”。
“形”是指一切自然景物的范围布局、结构特点、形状样子等。没有景物的“形”,也就不存在“光”和“色”;只有“形”写得好,习作的画面感才强。“形”的表现形式大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体现,当然也可以直接描写。例如陈淼在《漓江春雨》中的一段:“桂林的山真奇呀,奇得让你比拟不尽。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水真秀呀,秀得让你情意绵绵,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形态。
四要描写景物的“色”。
“色”就是景物的色彩。没有“色”就没有景,没有“色”就没有世界。抓住自然景物“色”的特点描写,使景物真实感、画面感更强,使文章更加斑斓美丽。有关“色”的描写文章中很多,例如《夕阳即景》中对夕阳的描写:“夕阳的色彩也是变化无穷的。刚开始,夕阳镀上的是一层黄,金灿灿的,还不时闪出一缕缕金光。慢慢地,天边又染上了一层红,赤橙色的云霞又铺开了一片。”“一层黄”“金灿灿”色彩描写把夕阳“变化无穷”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写好自然景物还要注意时令特征。春夏秋冬,晨昼暮夜,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物是绝对不一样的。春雨沙沙,夏雨倾盆,秋雨连绵,冬雪纷飞。春景妩媚,夏景盎然,秋景繁华,冬景萧瑟。季节变换,景色也随之变化。什么季节开什么花,什么时候长什么庄稼。因此,写景作文要抓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对景物着意描写,决不可随心所欲,胡写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