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是应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森田疗法,解决我们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本期继续讨论。
其实,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应该是落在“为所当为”上。“顺其自然”是一种理念,“为所当为”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对“顺其自然”的进一步升华。对于“为所当为”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为所当为”,是“为其所能为,不为其所不能为”,不失为很高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理解。但如果要更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理解,应该是“为所应当为”,即“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除了要顺其自然,还要明白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还得继续去做,哪怕静不下心来。“顺其自然”是认识自己的现状,接受自己的现状,不去对抗,“为所当为”是进一步明白自己的真正的目的和现状。这不但不矛盾,也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做一下进一步的解释。生活当中,你越是想怎么样,往往会越不能怎么样。尤其是我们的情绪,你越想控制,越不能控制。比如失恋了,越想忘掉,越忘不掉。这就是不停地和自己对抗的结果。所以,对抗反倒不如接纳。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想着以前的那个曾经带给你幸福和欢乐、痛苦和伤心的那个他(她)。当我们接纳、允许自己还忘不掉的时候,没有了对抗,这种失恋之后的思念也就慢慢淡去,慢慢忘掉了。“顺其自然”是在清楚自己的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完全地允许和接纳。
森田疗法中最重要的是“为所当为”。回过头来再提到上一期的话题中的“行为背后的心理获益”。当我们看不进去书的时候,当我们很烦的时候,当烦到不能行的时候,其实,就是很好的借口了——因为也恰好证明了自己真的很想学、已经很尽力了。既然已经尽力了,也就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自己没有学习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于是也就可以理所当然的继续不学习了。一边自己制造着焦虑,一边以这种方式缓解着焦虑,就陷入了一种不停地“循环”。所以,很烦的结果就是得到某种程度的好处、心理获益了,于是这种烦就被“强化”了——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就更容易烦了。但“为所当为”呢,却恰恰不能使我们的烦得到强化。因为当我们很烦的时候,接纳和允许自己烦,然后还要继续带着这种烦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必须还要学习。这样,我们的烦就没有好处了,因为我们还得去承担那些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于是我们的强化就被中断,这种烦也就失去它的作用和好处了。以后我们的“潜意识”就不会采取“烦”的这种“伎俩”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可以带着这种“烦”去学习。
同样,比如对待失眠,我们也可以运用森田疗法的理念和思路去应对和缓解。我们先允许和接纳暂时的睡不着,然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继续做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到点睡觉。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让自己进入睡觉的状态。睡不着也没有关系,闭上眼睛,允许自己的思路跳跃、胡思乱想,允许自己想去喝水、上厕所、翻身等,不去压抑和对抗。但不要起来看书、看电视等,因为那样是与睡觉无关的事情。
当我们理解“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时候,就能够试着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