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第四实验学校 九(7)班 秦川
司马迁有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什么样的死亡重于泰山呢?为正义而死便重于泰山。
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为坚持正义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为他们送上赞歌。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用自己的生命坚持变革的大义。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抓捕“变法君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去了日本避难。谭嗣同却选择了留下来,虽然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是仍然坚信“不有行者,无意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说:“各国变法,莫无流血而死者,而中国自古未有。若有,请自嗣同始。”所以,他慷慨从容,泰然赴死,最终给后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正义呼声,用自己的鲜血浸润了正义的身躯!
苏武出使塞外被匈奴囚禁,从少年到暮年,用他19年不变的气节来坚持他心中的正义。苏武是汉朝的使节,遭遇匈奴内乱被强行扣留,逼迫他归顺匈奴。单于派卫律用金钱和官位诱惑他,苏武不为所动。匈奴人把他关进地窖折磨他,他却毫不畏惧,宁死不屈,渴了就吃雪,饿了就吃身上的羊皮袄。最后,单于只得把苏武流放到了北海牧羊,告诉他公羊生小羊时才能返回。他在那里“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不仅如此,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他还拄着汉朝派他出使时的“节杖”来证明自己对汉朝的忠心,坚定对祖国的热爱。
像谭嗣同、苏武一样坚持正义的人,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国诗人屈原坚持正义,才有了《离骚》的问世。爱国文人文天祥坚持正义,才有了《正气歌》的传唱。飞行员李剑英也是这种精神的继承者,他在危急时刻,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人民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真正内涵。
让我们坚持正义吧!
(辅导老师 胡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