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任佳琼 文/图) PP是什么?它都有什么“技能”?怎样用它制造氧气?
近日,“许昌晨报小记者科普教育公益行”活动走进长葛市二小、长葛市金英学校,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以《PP(高锰酸钾的英文名字是Potassium Permanganate,在本文中简称PP)历险记》为主题的科普讲座,通过《永不缺氧》《PP褪色》《PP生火》三个具体的小实验,让小记者观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学习到了观察、假设等方法……神奇的实验像魔术一样,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奇妙的科学就在身边。
神奇的制氧实验——《永不缺氧》开始了。“零下183摄氏度的温度下,氧气可以变为液态,零下218摄氏度的温度下,氧气可以变为固态,它会是深蓝色的,会成为类似雪花的形状,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老师一边操作,一边向小记者们介绍关于氧气的知识:“制造氧气的方法不止一种,这次我们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进行人工造氧。”
只见老师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向烧瓶里添加高锰酸钾,再把适量双氧水倒入烧瓶。高锰酸钾粉末是黑色的,双氧水是透明无色的,两者相遇会是什么情形呢?
“一、二、三、四……”台下的小记者们屏住呼吸,默默地计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团白色烟雾腾空而起。“哇,快看,这就是氧气!”氧气制造成功了,小记者们兴奋不已。
精彩的制氧实验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听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记者被挑选上台参与实验。他们戴上手套、护目镜,俨然一副小小科学家的模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
被挑选参与实验的小记者虽然是第一次操作,但都成功地制造出了氧气,赢得了同学们的欢呼声和掌声。
第二个小实验是《PP褪色》。老师在三角烧瓶内倒入凉水,加入适量PP粉,摇晃溶解。烧瓶中的凉水变成了红色。这时,老师又把大苏打放入溶液中,摇晃使其完全溶解。神奇的现象发生了,烧瓶中凉水竟然褪色了!原来,大苏打和PP溶液会产生化学反应,还会使PP溶液褪色。
“真的有火!抽纸被点燃了!”第三个小实验《PP生火》更加精彩。老师把抽纸、纸杯、瓷盘、滴管、高锰酸钾和甘油等准备好,并把抽纸放入纸杯,把高锰酸钾平铺在抽纸上,放入瓷盘,又在高锰酸钾上滴适量甘油。这时,抽纸竟然被点燃了!“高锰酸钾粉和甘油也会产生化学反应。”老师告诉小记者,用高锰酸钾和甘油反应释放能量,可以达到生火的目的。
“小记者科普讲座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既让学生们放松了身心,又培养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告诉记者,希望以后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小记者们开阔眼界,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