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编辑 张红立 校对 松召峰
电话 4396865 E-mail:xccbxjzb@163.com
市第二中学 七(4)班 解子翰
向雷锋致敬
市新东街学校(中学部)
七(8)班 王婉璟
市区专版
联合
主办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魏都区教体局
东城区教育局
科技创新
说起我的爸爸,他就是个“宠儿狂魔”,一天到晚地“儿子、儿子”叫个不停。他每天6时起床为我们做饭。到了晚上,他也是最后一个上床休息。
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啸,夜暮降临,老师在教室里讲着课。我坐在教室里已无心听课,只盼着下课。指针走到了19时30分,“叮铃铃,叮铃铃”,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响起。等到老师布置完作业,我就飞奔出教室,来到那熟悉的路口寻找爸爸。左等不见,右等不见,爸爸怎么还不来呢?平时这个点儿他一般都会到的呀!算了,再等等吧。风刮地更刺骨了,柳树在风中婆娑起舞,我感到孤独无助。别的学生一个个都随着家长远去了,只有我还在这里焦急踱步,正当我准备骑“小绿”回家时,他终于出现了。我正准备埋怨他时,爸爸却先开口了:“对不起儿子,爸爸来晚了,我走到一半想起给你拿衣服,你早上走得急没穿棉袄,快点穿上吧。”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急忙穿上了衣服,坐上了爸爸的“爱心专车”。
去年夏天,爸爸给我报了一个数学辅导班,每天14时上课。刚开始,我怎么也不想去上,后来终于被爸爸的“甜言蜜语”打动了。一个周日中午,吃过午饭,我坐在沙发上看书,爸爸在厨房里刷碗。不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对我说:“我要去单位加班,你睡一会儿,下午我送你去辅导班。”说完他就走了。我上床看了会儿书,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13时30分,我醒了,焦急地等着爸爸。忽然,门开了,爸爸慌里慌张地说:“对不起,我回来晚了,回来的路上走得太急,不小心被车撞了一下。”听了爸爸的话,顿时让我心生悔悟。
这就是我的爸爸,你们觉得他怎么样呢?
(辅导老师 魏磊)
《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
人物篇之潘建伟
团圆
雷锋曾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现如今,社会上也涌现出了许多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比如那些最美的逆行者——抗击疫情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女孩和一位医务工作者张开双手隔空拥抱,间隔仅有几米的距离,大人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小女孩哭得泪流满面。原来这是一对母女,在过年期间妈妈因工作需要,没有办法回家,女儿十分想念妈妈,过来看妈妈。她们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但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与妈妈接触,所以只能隔空拥抱。
这则新闻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伟大。疫情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牺牲。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放下自己的小家,肩负起社会责任,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他们忙到连饭都吃不上,却仍把笑容留给别人,把辛苦藏在心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有很多年轻的九零后,她们不惜剪掉自己心爱的长发,任由防护服在美丽的脸颊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压痕。她们因劳累变得沧桑,甚至有了白头发,但她们一刻都没有停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雷锋叔叔在他的生命中活出了精彩,有雷锋精神的这些人也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精神,向雷锋精神致敬! (辅导老师 徐晓丽)
我眼中的外婆
市第十二中学 七(6)班 李昕阳
市第一中学 七(8)班 乔帅淇
(辅导老师 杨廷廷)
年味
市第一中学 七(11)班 王博逸
今天的《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我们来认识一位中科院院士。他带领团队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十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他就是潘建伟。
潘建伟,量子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全球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国际量子通信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
2001年,已经在世界量子信息领域崭露头角的潘建伟,决定回国。当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他把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送往德国、英国、美国等国交流、学习,打造出一支创新型科研团队。
潘建伟团队在世界上引领了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和量子中继器的研究,更远距离、更大规模的量子网络将成为可能。这都使得我国在量子通信的实际应用方面占据了先机。
如今,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的领跑者。潘建伟希望,继续努力,让中国在量子计算等领域也能在国际上全面领先。
(晨小)
小女孩
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
八(2)班 崔艺菡
(辅导老师 魏丽)
年味是什么?是一句真心的祝福,是一家人团圆的喜悦,是久别重逢而相敬的美酒……年味,在我看来,是散逸于大街小巷,不用刻意渲染,或淡或浓的过年气氛,惬意 、平凡而又真心。
农历腊月初八,虽然离过年还远了点儿,但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碗香气四溢的腊八粥,是年味的初体验,是数九寒天中带来的丝丝温暖。
人们依旧各忙各的:上班、上学、做买卖……眨眼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大街上、商场里,人潮汹涌;屋檐下、树梢上,串串灯笼。走进商场的年货专区,就被喜庆的中国红迷住了双眼,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可口的零食、中国味十足的唐装、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春联……一对夫妇正在挑选对联,到底选喜庆洋溢的,还是文学气息浓厚的,或是春意盎然的,各抒己见不相上下;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姿态各异的小牛玩偶举棋不定;一对母子挑选中国结,拿起一个,又放下,再换一个……内心矛盾重重;年货已购齐全又生怕遗漏的人们把购物车装满,一手抓着几副春联,另一只手还拿着窗花左挑右选……在年货专区,人群潮水般涌进涌出。
家中的年货也早已备齐:水果干果零食,饺子熟食牛奶,对联窗花灯笼,样样齐全,准备迎接新年……年味悄悄地潜入家中。
除夕夜和农历正月初一,是年味极浓之时。除夕夜,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正是“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农历正月初一,走亲访友,共祝新春快乐,孩子们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那份期盼已久的压岁钱。
这时的年味,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弥漫在大街小巷,沁入人们的血液,不自觉在胸膛里快乐跳动。
年味是什么呢?细细品味,是炸肉圆子的缕缕香味,是红红火火的祝福,是家人重逢团圆的喜悦,又或是“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其乐融融的气息。大街小巷热闹着,而平凡的年味,还浓着呢……
(辅导老师 肖亚南)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多岁了,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丝丝银发。每次见到她,都能看到那慈祥、和蔼的笑容。
外婆很勤劳,她的家中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因为她每天都会打扫房间。听妈妈说,外婆年轻时很辛苦。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外公工作忙,外婆不但要做田里的农活儿,还要做家务、照顾三个孩子,可外婆无怨无悔,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外婆上的学不多,也没有多少文化。可是,外婆懂的道理比我们都多。她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不能斤斤计较。听妈妈说,小时候外婆对她们三个要求很严格,但是外婆从来都不打骂她们。我想外婆能在过去那艰苦的年代培养出三个大学生,也真是不容易啊。
外婆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她很喜欢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已经可以读书、读报了。外婆订了一份《许昌晨报》,她每天都会把报纸仔仔细细地看一遍,有时她看到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还会讲给我们听。
外婆很喜欢表哥、表妹和我。她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十分亲切。当到了学习时间,外婆总会问我们作业是否做完了,我们就会乖乖去做作业;当我们犯错时,外婆从来不会打骂我们,而是用她那和蔼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自己认识到错误。在外婆家一切都很温馨,就连午睡后为我们准备的点心都香甜的让我们欢喜不已。
这就是我的外婆,一个能干的、和蔼的、让人尊敬的人。我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好好地孝顺她。
(辅导老师 席露伟)
即时互动:官方微博@许昌晨报小记者 官方微信xuchangxjz 新闻热线439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