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区佳作

豫西抗日军政大学 第四分校旧址

1944年冬,王树声、戴季英等奉命率部组成河南人民抗日军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这支抗日军由6个支队组成,以张才千为司令员的第四支队负责开辟禹(县)密(县)新(郑)登(封)一带。

随着解放区日益扩大,抗日队伍迅速发展。为了解决由于根据地发展而出现的干部不足问题,培养新生骨干力量,张才千司令员率四支队在禹西山区兰花山下、涌泉河畔办起了一所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即抗大豫西四分校)。校长由四支队司令员张才千兼任,副校长由四支队参谋长寇惠民担任,校址设在禹西鸠山官寺村。

干校的学员主要来自禹县、郏县、密县、登封、许昌、鲁山、宝丰等县的进步青年,大都经过抗日组织推荐。学习内容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评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等。课程安排是早上军事课,上午政治课,下午和晚上学文化知识或开展娱乐活动。

随着形势的发展,1945年7月,学校由官寺迁到玩花台,并成立了军事学员队,学员是从新组建起来的部队中选拔的连、排级干部。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8月10日,毛泽东、朱德向全国各根据地人民抗日武装发布命令:“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根据命令,学员提前结业,奔赴各条战线从事革命工作。军事学员队改为四支队的直属教导大队,随军接管日伪武装后转移南下。

(上述内容由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